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著名奇石收藏家李祖佑:“天赐奇石人赋意”(组图)
来源:北京日报 2008-07-04 11:37:3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艺术品是一种创作的艺术,而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它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瑰宝,一旦被人发现,它就已不完全属于自然。当人们赋予它文化内涵后,它就成了来源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艺术品。”著名奇石收藏家李祖佑向笔者解释了奇石与其他艺术品的不同之处。

    李祖佑的家除去卧室之外,都被大大小小的奇石占据着,仿佛石头才是屋子的主人。李祖佑的夫人魏慧娟告诉笔者:“我们一直坚持的观点是,石头玩的是文化和艺术,我们把收藏的石头按艺术的品种分成了文字石、造型石、画面石和怪石四大类,分别陈列。文字石代表书法,画面石代表绘画,造型石代表雕塑。”

    文字石:真草隶篆,一目了然

    远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大自然就无心幻化出了现在的文字,人类创作的文字现在看来竟然是对大自然的一个复制。当然,这不过是大自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但是,大自然赋予石头的灵性和意蕴却远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在李祖佑夫妇收藏的文字石中,有用甲骨文写的“山川秀丽”,也有用草书写的王羲之等字。令人惊诧的是,有一块石头上面赫然写着“十五年成人”一组行草,仿佛大自然不仅造出了各种字体,还能思考人类的成长过程,原来大自然已经比人类思考早了数亿年。这块石头是李祖佑夫妇从北京西站建设工地捡来的。

    大自然花费上亿年创造了奇石,然后等待着一个有缘人来发现。而要练就出一双慧眼,需要的不仅是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一种悟性。

    李祖佑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人在石头市场上看到一块文字石,上面写着一个“官”字。那人很高兴地买回家,用水清洗,发现“官”字上面的一点被水洗掉了。原来,那个点是人为写上去的,这人很生气地找到卖家讲理,最后卖家答应退钱。后来,这块石头被另外一个人买走,并起了一个十分幽默诙谐的名字,叫“差一点为官”,拿到展览会上参展,得了铜奖。

    李祖佑认为,赏石如照镜,看到的是你自己,人有多深,石有多深。


    画面石:画如造画,造画夺画

    古人论画有一种说法叫“造画如画,画夺造画”,说的是一幅好画犹如自然界本身的面貌,画家模仿自然界画入了自己创作的画中。魏慧娟告诉笔者:“我们选择画面石的标准是‘画如造画,造画夺画’,画面石上的画不是人为,而是天造,甚至比人创作的画更美。”

    李祖佑有一块题为“银狐踏雪”的大理石,主色调为青灰和白色。兴许是初春,雪正慢慢消融,露出一些青草,万物等待复苏,一只银狐轻轻探出前足,目光狡黠,正搜寻猎物。银狐毛色丰润,与苍茫大地浑为一体,犹如一幅气韵天成的中国水墨画。李祖佑说:“在阿尔卑斯山一带,那里的人们特别迷信银狐,谁要是有幸看见了银狐,这辈子就有享受不完的幸福快乐。在中国古代狐狸也叫‘保印大仙’,县衙里常常供着狐狸,为县官保印。”

    如果你认为画面石只能从一个面看那就错了,这块名为“清泉石上流”的青田画面石,共四个面,且四面都是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图。先是小桥、流水、石径、松林、月亮的一幅古镇人家的画面,轻轻一转,月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茂密的松林,古镇更显清幽。再一转,又是一段新的小桥、流水、青石板路的画面。一块石头的四面,竟然藏着一幅山水画长卷,真是妙不可言。

    李祖佑说,一块画面石里藏着的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历史,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造型石:宛若人作,实为天工

    “我们喜欢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一件艺术品做得成功,天公在哪?天公在我这儿。”魏慧娟兴奋地告诉笔者。

    在李祖佑夫妇眼里,石头是“宛若人作,实为天工”;艺术品则是“宛若天工,实为人作”。他们喜欢石头这种不可复制的天公之作。

    李祖佑就收藏了一百多只天公制作的鞋子,这些鞋子最大的近半米长,最小的约黄豆般大小。有男士鞋,有女士鞋,甚至有古时女人穿的三寸金莲。其中按种类又分为棉鞋、运动鞋、拖鞋等。李祖佑将这些石头取名为“天下无双”。他告诉笔者:“这涵盖两层意思,第一层指的是这些石鞋都只有一只;第二层,普天之下,不可能有两只一模一样的石鞋。”果然天赐奇石,人赋妙意。

    天公在李祖佑这里不仅会制作鞋子,还会雕刻。这是一块酷似仙鹤的造型石,简明扼要的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了仙鹤的颈脖、翅膀、嘴巴、冠顶。李祖佑说:“好的艺术就是用最简洁的线条描绘出最本质的东西。这种石头的成分是硅酸盐,十分坚硬,人工很难雕刻。”

    李祖佑的赏石语录里有这样一句话:“拥有了一块石头就是拥有了你自己。”因为,石头需要靠藏石家自己去发现,去解读,去玩味,它不像一幅画,上面沉淀的艺术价值是绘画者个人的,而不属于收藏者。石头则不同,一旦你赋予了它文化内涵,上面就刻着藏石者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印记。

    在李祖佑看来,赏奇石就是品文化。奇石如果没有文化价值,就没有经济价值。只有真正懂文化的人才能破解奇石里隐藏着的无穷奥秘。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