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宋徽宗钦定王齐翰《勘书图》
来源:美术报 2007-04-23 09:56:1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勘书图》又名《挑耳图》


  人们都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著名博物馆内拥有大量的珍宝,岂知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南京大学的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同样珍藏着国内顶级国宝级文物,宋徽宗钦定的《勘书图》就珍藏于此。


  《勘书图》,绢本,设色,纵28.4厘米,横65.7厘米,现收藏于南京大学。据苏东坡于北宋元佑六年(1091)6月2日《跋南唐挑耳图》记载,此图先为著名画家王诜(晋卿)所有。王诜之后,此图转入朝奉大夫王定国手中。此期该图名曰《挑耳图》,后经宋徽宗赵佶御题命为《勘书图》,并题上了称赞之词“王齐翰妙笔”。从画面上看,似乎以《挑耳图》较为贴切,然如细细品味,我们会觉得宋徽宗的定名是极有道理的。

  王齐翰,生卒年不详,其创作活动在南唐。南唐地居江南,山青水秀文化发达,后主李煜特别喜好绘画,他在宫中设立画院,集中绘画名手,专门从事创作,王齐翰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北宋开宝末年(969—976)有个商人叫刘元嗣,在金陵用二百金购得王齐翰所画罗汉十六轴,并携至开封,后为宋太宗命名为“应运罗汉”,并收藏于内廷秘府。可惜这十六轴罗汉今已不知下落,《勘书图》则成了王齐翰唯一流传于世的画迹。

  图中这位士人安坐于书案之前,宽袍、大袖,袒胸伸腿,一手抚着椅把,一手在挖耳朵,何其惬意。神态更为生动的是,他的手虽在挑耳,但目光却盯着桌子上铺开的书卷,这完全是士大夫勘书之余自得其乐的刻意描绘。所以我们说,宋徽宗的定名确实点明了此图的实质。北宋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曾评论王齐翰画人物“不曹不吴,自成一家”。此图人物的描绘用笔轻重得宜,起倒有致,流畅磊落,既注重线描的力度,更着意于神态的刻画,兼取两家之长,刘氏的评论是颇贴切的。
 

□朱 同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