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望建设一流的岭南特色博物馆,展示广州文化历史。日前,有关部门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已提出将赤岗塔地段作为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备选方案的设想。
镇海楼旧馆舍地方少文物挤
代表们提出,近年来,各省、市都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建博物馆,或选址另建,如苏州博物馆、扬州双博馆、西安博物院、重庆三峡博物馆,都是近年建成的一流的市级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成立于1929年,时至今日,馆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主体陈列楼依然蜷缩在仅有的800平方米镇海楼上,只是在80年代初才增多了350平方米的专题陈列展厅。
代表们认为,这么少的陈列面积很难全面展示丰富的馆藏文物,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有关广州历史文化展览的需要。许多历史文化艺术品、文物考古成果、新征集的各类珍贵文物都得不到很好的展示和保护,因此,新建广州博物馆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广州应考虑建设一个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品位高雅、富有岭南特色的综合性广州博物馆新馆。”
人大代表建议原址扩建新馆
新博物馆应建成什么样子?人大代表们已有了初步设想:总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交通便利,位于地下与地面公交工具接驳处。且居城市的显要位置,依托越秀山丰富的人文资源。可在现博物馆馆址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大,将现在越秀山体育场或以太广场作为扩建馆舍之地。
代表们认为,广州博物馆新馆的收藏、研究、展示等基本功能应紧紧地围绕“广州”做文章,且应是历史上的大广州,绝不能局限于现广州城区的范围。按现代博物馆的要求,广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物将以四五层(含地下层)为合适。其中,主要陈列展区应安排在地面以上的建筑层,每个专题展览厅,还应设有学生和观众学习室。
此外,广州博物馆新馆还应设计一个历史广场,将近年来无法在原地保护的大型文物或建筑摆设在这里,让外广场的大型文物与内间文物珍品陈列组成有机的结合体。
珠江新城地块曾在考虑之列
对于代表们的提议,有关部门回复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关部门就开始启动筹建广州博物馆新馆工作,而目前建设省博物馆新馆的珠江新城地块,在城市规划中曾经设想作为广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用地,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实。
答复中表示,广州市曾就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问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根据专家的意见,提出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的建议。而市政府也委托相关部门就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问题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最终提出中心城区内赤岗塔地段作为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备选方案。
该部门表示,将继续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确定新馆址,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建博物馆的成功经验,结合广州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对新馆的功能系统和建设规模加以研究和论证,形成可行性方案,为新馆的立项提供依据。
十三行史料馆有望花落沙面
广州市计划成立“十三行”研究中心,并拟在沙面建立广东“十三行”史料陈列馆,使之与西堤“邮政博物馆”、“海关博物馆”等连成一线,相互呼应。昨日,以广州十三行商人故事为主线的86集大型历史正剧《大清国商》进入剧本讨论阶段,这是记者在昨天的讨论会上获知的。
据介绍,电视连续剧《大清国商》是纳入广东省及广州市重点创作规划的一部大型历史正剧,自去年年底开始立项筹备。该剧以广州十三行为背景,以十三行商人人物命运为主线,集中表现从18世纪50年代到鸦片战争结束近百年的广州对外贸易情况,并折射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昨日,来自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文史馆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十三行行商的几位后人,对本剧主角潘启明的性格进行深入分析及讨论。几位专家均表示,希望透过语言及性格塑造,加重广东商人的“本土味”。
广州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三行”在中国清代对外贸易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政府“一口通商”政策更是造成了“十三行”垄断全国贸易近百年的局面。为充分发掘和利用“十三行”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广州的这张文化名牌,除了继续进行文化考古、征集、整理、研究、展示工作外,广州市还将成立“十三行”研究中心,并计划在沙面建立广东“十三行”史料陈列馆,使之与西堤“邮政博物馆”、“海关博物馆”、塔影楼等一系列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遗迹连成一线,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