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富世峰会----中华公益慈善圆桌会
“交流 分享 实践”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2008-10-10 19:14:2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报道)由《富世》双月刊发起并倡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公益时报》社协办、中国红十字会与上海市基金会支持,2008年10月11日,中华公益慈善圆桌会(China Philanthropy Network,简称CPN) 将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举行。圆桌会旨在构建慈善公益沟通网络和渠道,鼓励经验分享并促进更多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及合作,激活中国慈善公益组织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良性发展,逐步形成中国“本土化”的公益慈善模式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道路。
 
    圆桌会将邀请国内外众名公益慈善基金会和公益慈善管理机构针对如何在中国建立行之有效的公益慈善事业战略管理机制畅所欲言,为他们进一步实现社会责任,探索理性化、商业化投入慈善公益事业创造思想交流、经验分享和实践渠道沟通的绝佳平台。
 
    源于社会责任
 
    2008年6月9日至6月19日,一支由19名中国企业家组成的特别考察团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造访了美国各大主流慈善公益基金会和专业管理机构。考察团逗留美国期间恰逢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在美举行,考察团受到了美国国务卿鲍尔森的亲切会见。
 
    此次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考察团的成员之一,《富世》双月刊及富世峰会的创办人仲刚先生在考察结束后即萌生了创办“中华公益慈善圆桌会”的想法。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及合作,激活中国慈善公益组织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制和税收环境,逐步形成中国“本土化”的公益慈善救助模式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道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社会财富及富有人群的剧增,许多人希望将一部分资产专注于公益慈善事业,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我们知道,越是富有的人将肯能对公益慈善事业贡献越多。”仲刚先生说到,“某一天一位年长的富有读者出现在我们上海办公室,他对我们说:‘我想捐钱,但不我知道怎么办,你能帮我吗?’”
 
    “创建公益慈善圆桌会在帮助我们《富世》双月刊的富有读者的同时服务大众利益并且加强公司与社会的互动,给每一个有关的人带去积极的影响。杂志自身也创造了许多活动来履行社会责任。”仲刚有感而发。
 
    “那些对公益慈善有兴趣的人,他们的视角可能自然而然会受限于自身的环境。而这些网络渠道为他们提供了国际范围内的信息,使商讨最佳方案成为可能。那些从事相似项目的人也许一直处于自身周边范围,无法发现其他人在做什么以优化他们的行动。”仲刚介绍说,“当把这些人聚在一起时,他们就会发现更多的共同点,行动也会更有效。”
 
    随着中国不断增长的财富,希望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捐赠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富有人士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中华公益慈善圆桌会”能为所有致力于奉献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及中外公益组织建立相互联系,分享交流经验,提供实践经历的渠道。仲刚接着说:“建立跨国联系,交换最好的实践公益经验。通过提供交际渠道丰富参与者的公益慈善活动内容。人际网络非常重要,建立起公益慈善家之间的联系,他们通过逐渐的认识彼此,一起工作增加工作的有效性,也许甚至给他们的活动增加一些‘灵魂’。”
 
    CPN圆桌会还将邀请国际知名公益慈善基金会为与会者介绍科学化、理性化和战略化的慈善公益项目管理。“知道善款使用的有效性会鼓励公益慈善家的捐赠行为,”仲刚还说到,“帮助他们了解和建立可量化的公益慈善监控模式,缓解他们心中的疑虑。”
 
    仲刚最后介绍到,“这些国际著名的大型慈善公益基金会和机构有着一整套有效的职业化操作模式和公开透明的专业化治理结构,能让我们国家的许多起步中的民间机构得到非常好的借鉴。希望也能进一步帮助我们国家的公益慈善事业快速理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选择关注于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由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定义为一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交流  分享  实践——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这个主题因为我们相信它,这个群体已关注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