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你所在的这家瑞士私人银行有很多了不起的艺术品收藏,那么你个人呢?是不是也有一些收藏爱好?
高伟律:我从小就喜欢艺术。这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我父亲就是收藏家,他收藏荷兰画派艺术家的作品。因此,从小耳濡目染,我对艺术品的爱好是与生俱来的。
我也喜欢收藏艺术品,但我个人喜欢当代艺术。毕竟,我比父亲小了30多岁。
我的收藏也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家,比如张晓刚、潘德海。最近我收藏的是薛松的作品。就是那位采用拼贴方式创作的上海艺术家。薛松前不久在香港办了一个展览,很好。我一看到他的作品就一见钟情,因为他的作品把中国悠久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他作品表现的是传统的主题,但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内容,现代人的视野。这说明艺术家了解传统、注重历史,却融入了现代意识。这也是我们“嘉盛莱宝”银行所欣赏、所追求的,那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
《上海证券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这些艺术品?
高伟律:五六年前,我开始收藏亚洲当代艺术作品。我是到亚太地区工作以后,刚到亚洲时,对亚洲艺术并不了解,但现在越来越感兴趣。一开始在日本,接触日本当代艺术,现在长驻香港,接触中国,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
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家很优秀,既掌握中国传统的艺术,也非常了解、熟悉西方艺术,比如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中国艺术家都很熟悉。在今年年初上海美术馆举行的方少华个展上,艺术家的作品有的画向日葵,虽然表达的是中国当代的主题,但可以看到法国艺术的影响。
《上海证券报》:你的收藏既有日本当代艺术,也有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对这两种艺术作一番比较么?
高伟律:中国与日本艺术的区别,不能泛泛而谈。我也不是专家。不过我个人认为,中日两国文化艺术因为历史的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区别。比如日本像中国一样也有书法,但日本人与中国人书写汉字有所不同。绘画作品也是,中国近代的艺术家,用笔和色更大胆,而日本艺术家的作品则更精致、柔和。精致,是日本的民族特征。中国人相形之下比较外露,更豪放。
《上海证券报》:艺术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高伟律:艺术非常吸引我的特点是,虽然艺术品有鲜明的个性、民族与文化特征,但艺术却是无国界的,她是超越年代、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文化的,是不可取代的文化沟通的桥梁。记得我在迪拜看到一件书写着阿拉伯文字的书法作品,但似乎用的是中国书法的笔法,一打听,果然不出所料,是一位中国艺术家书写的。
我在艺术中学到很多。嘉盛莱宝也是如此。
《上海证券报》:据我了解,嘉盛莱宝也收藏艺术品?
高伟律:对,我们银行有自己的收藏。我们银行在瑞士总部有艺术收藏,与艺术界有多年的关系,近10年来与位于巴塞尔的瑞士最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贝耶勒美术馆有合作。除了与贝耶勒美术馆的合作外,与伦敦泰德美术馆保持密切合作。银行还购买艺术家尤其是瑞士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瑞士总部有艺术收藏,与伦敦泰德美术馆保持密切合作。成为有的艺术专家,有的专业艺术机构是我们的客户,向我们提供一些有关艺术投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