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赫斯特和《金色牛犊》
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拖累,刚刚在香港结束的香港苏富比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也遭受了“寒流”的袭击,一些为藏家看重的拍品频频意外“流标”,即便是成交的作品,其成交价格也大大低于业界预期。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中,艺术品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
艺术品市场的寿命通常比金融市场稍长一点。艺术品不是那种错过今天明天还能买到的东西。经济低迷对有的人来说也许正是买入的机会。
艺术品市场相较于其他市场更为坚挺的事实使得几个月来英国的艺术品交易商欣喜地称“艺术是一块新的金子”!的确,在其他市场都遭到重创的时候,艺术品市场仍然给人切实可靠的感觉。但显然,经历了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后,很多人都会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从普涨到名作行情
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正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在一批艺术名作和精品不断拍出新高的同时,大部分低价作品和二线艺术品却遭遇拍卖的寒冬,拍卖市场上两极分化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同样的情形一个月前在伦敦也在上演。拍卖和估价人员在上月完成的季度调查中指出,价值在1000英镑或以下的艺术品价格持续下跌,实际价格比预计多下降了34%。相反,价值在50000英镑或以上的艺术品价格比预计增长了39%,原因是很多有钱人都在抢购这些艺术品,并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购买增长。有超过41%的调查者都反映了这个情况。
比照其余在低迷世道还继续创造奇迹的拍卖单品,或可一窥艺术品投资的王道,依然是价值当先。同是此次苏富比秋拍,乾隆玉玺拍出历史高价;而前阵子在雷曼兄弟破产后几个小时,英国艺术家赫斯特的画作,虽同属当代艺术阵营,却因其在艺术史上已被确定的地位,被人以1.11亿英镑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