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宣纸即笔墨 “边缘画家”仇德树:打造裂变艺术(图)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王威斯 2008-10-22 10:02:3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因“裂”而变

    “当代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你是用了什么样的新媒材或新形式,而是在于你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注,对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反省和思考。裂变中蕴藏着艺术的深邃和无限的生命力;裂变中凸显了艺术的本质,生命的希望在绝望中诞生。”

    仇德树1985年应邀到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做访问学者,这对他的创作而言经历了又一次“裂变”。在美国各大美术馆考察观摩时,他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水墨的落伍,强烈感受到传统水墨在视觉冲击力上的欠缺。因此,他改变了之前阴沉灰暗的色调,大胆运用油画创作的丙烯颜料和油画布,打造出色彩丰富的画面效果。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专家、美国人姜斐德称赞说:“仇德树的作品不是流于冥想的追忆,而是对生命轮转于超越潜能充满喜悦的印证。”

    2000年前后,他又挑战自我,开始思考如何冲出这种抽象表达的樊篱。他开始回归传统,用“裂变”的方式表达传统山水。仇德树认为,中国传统的山水,是中国传统美术最高的境界,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样式,因此最能表达他的“裂变”的精神,也最能推广他的“裂变”。虽然这是对传统的回归,但不是简单地回到传统的怀抱,而是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的“裂变”后的返璞归真。媒材和语言上对传统的运用以及内容上的传统回归,让他的作品真正具有了双重性质。他的作品让人产生太多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联想,至少他说的“话”能让了解现代艺术的人都听得懂。

    由此,裂变系列作品确立了他在世界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在西方艺术批评界,著名的艺术收藏机构、画廊,仇德树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关注东方现代艺术的学者们,已把他列为不可忽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单中的一位。而“裂变”艺术的国际性,决定了它可观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因为,仇德树的创作媒介虽然为“宣纸”,但仇德树作品已不是中国传统水墨,而属于当代艺术范畴,而且因为创作独特而很难模仿,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跟风与赝品对市场的冲击。20多年来,仇德树在坚守自己绘画方向的同时,在国际画坛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正如他所说:“每个人都是过客,但是应该留下某种精神。我们民族是伟大的,但是仍有很多弱点,需要一种坚韧的、悲壮的、内敛的东西来传达。”

    展览时间:10月19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水墨雍和艺术空间

    作者简历

    仇德树,1948年生于上海,1979年开始在上海组织“草草画社”,提倡艺术的独特性,1982年,开始了自己的裂痕水墨实验,从此确认裂变为艺术语言和哲学基础。1985年以来先后应邀为美国塔夫茨、哈佛、亚利桑那等大学讲学及绘制大型壁画,先后在美国、德国、韩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我国台湾、上海、香港、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多部,作品为海内外收藏机构广泛收藏。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