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用老地图向记者介绍广州历史的变迁。王娟郭晓燕/摄
“广州哪里发生了什么大事,我首先就是看地图!”今年42岁的郑朝晖是广州西关古玩商会常务副会长,“主业”是收藏古陶瓷,却在无意间收集了民国至今的中国地图270多幅,其中广州地图有上百幅。
地名记载百年历史
“收藏旧地图,其实是在收集城市的发展轨迹。而且以前市民家里也没什么挂的,一般都会选择挂地图做装饰。”郑朝晖自言颇有地域情结。广州土生土长的他从小就喜欢看地图、记地名,直到现在,他小学时候的地图册仍然保存着。他说,往往一个地名就记载了广州的百年历史,他举例道:“米市路以前专门卖米,杉木栏路旧时主要卖木材,虽然现在已经名不副实,但它却记录了当时那条道路的繁华。”
贵宾来访地图招待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郑朝晖的家,他搬出了用牛皮纸包裹的一沓厚厚的地图,为了更好地保管这些地图,每张地图都用报纸隔着,平摊着摆放,对此,郑朝晖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报纸可以防潮、防虫,地图和其他的纸张不同,长期折叠,折叠处的图示容易磨损。”
不仅如此,平时极爱研究地图的他,为了更好地保护心爱的地图,专门把它们复印下来,“一般只有‘贵宾’来了我才会把地图原版拿出来,这里面随便一张旧地图都是我跑断腿淘回来的,其中不乏价值在3000元以上的。”他笑着说,“曾经有人出高价要一次把我的地图全部买下,我一口回绝了,钱可以再赚,这些地图却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旧地图上还有广告
随后郑朝晖轻手轻脚地拿出最“年长”的那张地图,开始给我们讲故事。
“这张地图据考印制于1926年,当时用的是机制印刷纸(俗称洋纸),由粤东省城十三行华商五彩石印局出版,上面印有详细的‘广州城市和道路图’。”在郑朝晖的讲述下,记者发现这张地图的中央城区部分,分别用了黄、黑、红3种颜色来标示街区道路,当时的广州分为12个区,它们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广州。
不过,郑朝晖收藏地图的乐趣并不只是看历史变化,从中也可品味当年的市井生活。比如1926年的这张地图上,便印有“荣孙氏医馆”的广告:“近来马路成,洋场闻十里。纵横又曲折,广袤更无垠。……更有疗眼药,名久传遐迩。……借问此何人,厥为荣孙氏。”仔细阅读过后,实不得不叫人佩服该“客户”的精明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