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作品《百寿壶》
价格之乱最终会走上市场调整之路
对大师名头的盲目推崇,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一些藏家并不具备欣赏作品的能力,只能凭借一些大师名称的级别机械地衡量作品的价格。在山西的一次工艺美术展卖会上,一位煤老板就像点白菜一样只挑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一一收入囊中。
一位收藏家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国内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可以对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格作以评估。他说,比如宜兴紫砂,作壶大师都明白,市场占有率越高,壶价越低。所以他们都克制自己少做,明明一个月能做一把壶的,现在两个月才一把,这样一年生产6把,单体壶价就上去了。另外,境外市场的流通渠道也有一定限制,非常有限的壶出了境后,由于数量稀少,单体壶价就更加高昂,而出境壶价格的提升又反过来带动内地壶的价格。还有,官员、朋友之间互相赠壶,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壶价的提升。这位藏家说,比如我送给朋友一把其实只有一万的壶,然后通过别的渠道让这位朋友知道这把壶的价格是五万。久而久之,这位工艺师的壶价就被提升起来了。他说,这种将地位、头衔、人情等因素掺入其中而不苛求艺术品质的现象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怪胎。该藏家认为,主管部门应该设立权威机构,对当代美术品不能做到艺术价值的评估,也能做到商品价值的评估。比如一把壶,评估后市场价在五万左右,就给它一个评估机构的证书,一个版权证书,这样,不仅能防假,而且对市场和购买者都是一个参考。不过,针对有些紫砂价格的虚高,很多藏家表示并不担心,一段时间后,经过市场调整价格会到一个合理价位。“比如一个壶值2万,你卖到5万没有人买,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另外,该藏家也向记者推荐说,如果买紫砂,建议去一些展销会购买,比起目前在拍卖市场兴起的现当代工艺品热,他认为,拍卖的现当代工艺部分和当代艺术前期存在的问题一样,也有假拍和炒作的现象存在。因此,在展销会的价格反而来得真实一些。另外,展销时,紫砂壶的设计者通常都会到场,购买到他的作品后,不仅能够合影留念,更能获得一份由其用毛笔书写的“保真证书”。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看来要想梳理清365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背后的种种“乱像”,政府要放权的同时,还要依靠市场自身的价格调整,以及市场监督等有效机制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