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书画色彩造假法:"翻新"辨识 首先判断"包浆"(图)
来源:上海证券报 黄鼎 2009-01-20 09:46:5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唐云的早期立轴作品《荷花图》

 

    此次再继续解析书画色彩造假法之“翻新”成品。关于名家画作被实施“翻新”作伪的缘由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名家书画作品在生成二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因光照及氧化作用,作品中的墨与色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有的书画则是由于保管不善,画面中墨色和色彩均会出现霉变或脱落现象,一眼望去给人以陈旧、伤残感,即圈内人常说的“品相”不好的名家作品,这将多多少少影响到作品的交易及价格。因此就常有书画经销商对一些古旧书画作性质上属于色彩作伪的“翻新”加工,他们设法让人按画作原来的色调再重新着色,试图使作品“新”起来,据说此举在海内外的书画经营界业已流行了许久。 

    与前二次所揭示的书画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与“添加”类型有所不同处是,“翻新”作伪是基于名家作品原始的色彩状况做出的“复原”举动,故而它常被忽视。也有的人便因此误认为当局作品色彩的种种不理想那是作者本身“着色技艺(不高)”问题。如我在某书画销售图录上就“重逢”过一件海派画家唐云的早期立轴作品《荷花图》,图1是其局部。该画明显具有“翻新”作伪的种种迹象,尤其是荷花的顶梢部位,一眼望去就是副极不自然之相:颜色得有点发“僵”,使花瓣失去本应具有的轻盈感;同时疑为“翻新”处的色彩火气较大,未能与画作其他部位的色调相协应。现请看此画作原先(未被作伪前)的对应局部图2,其色彩有明显的“包浆”,色调浅淡而陈旧。

    值得一提的是,对色彩“翻新”的举动有时要持一分为二观点看待。若某名家画作的原始色彩客观上已遭受到严重毁损了,在有充分论证与准备的前提下某人能将其“复原”到相对客观真实的程度——能基本能做到全画色调的和谐统一及艺术质量的无大的出入,那么可做为“保护”看待,不与造假作相提并论。

    我认为,辨识一件书画的色彩是否被“翻新”了,实际上就是判断书画“包浆”的真不真问题。只要任何一件画作的笔墨、色彩(包括题款)不是原始的,那么作伪者除了按照原先的色调做覆盖式的手工“补”色别无他法。这样不仅会造成画面总体的色相难以“入调”,且作伪色彩的部位会出现“描”与“摹”的笔触异常迹象,整件作品的色调气息就不可能纯正,不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