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延光还表示,由于画廊业发展的滞后,广东现在很多艺术家并没有选择通过画廊代理自己的作品,而是自己亲力亲为,工作室常常就成了“档口”。这样表面上看让艺术家省下了一批代理费用的支出,但实际上定价并不规范,还掺杂了很多商业之外的因素,往往影响艺术家的市场表现。而从国外和国内一些画廊发展较好的地区来看,通过画廊销售作品,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渠道。“艺术品的价格最权威的定价是公立博物馆的收藏价,私立博物馆、画廊的定价也具有很强权威性,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艺术家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卢延光表示,在画家工作室中的私下交易,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卢延光说,现在广东艺术家自己卖画和通过画廊交易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但通常成名成家的艺术家,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这可以比较清晰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
问题一:画廊的经营水平不高
对策:整合资源给予支持
问题二:会不会联手操控价格
对策:开出“信用数据库”
问题三:在画家工作室私下交易
对策:让画廊销售成为成熟渠道
金融海啸未让广东画廊
伤筋动骨
广东省画廊商会的成立,恰好是世界性金融海啸汹汹而来之时。从去年底开始,有关画廊经营困难乃至倒闭的消息便不断传出,更有业界人士将之视为中国内地画廊业兴起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洗牌”。那么商会是否在这种不利环境之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有关负责人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文锦堂坦承,金融海啸对于广东画廊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很多画廊长期合作的收藏家、企业、单位客户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艺术品的价格也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受影响的主要是小部分以“短线投资”和“炒作”为目的的买家,但这类买家在多数画廊的客户资源中占的比例都不大。广州承名阁画廊策展人许婷玮也持相似的观点,她表示不少画廊有相对固定的代理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有一批长期爱好的忠实拥趸。
从商会的会员单位中似乎也可以看出这种说法的依据:他们当中既有大量本土画廊,也有类似抱趣堂这样具有港资背景的知名画廊,还有兼营家私、地产、电影、广告行业人士的身影。多位会员表示,这种“跨行业”的联合,表明投资方对广东画廊业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