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拍卖资讯
靳之林油画力作深藏50载 翰海春拍横空出世(图)
来源:北京晨报 2009-04-22 09:17:2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靳之林 油画《南泥湾》 ●预展时间:2009年5月6至8日上午9:00至晚上8:00 ●拍卖时间:2009年5月9日 下午1:30 ●地点:北京嘉里中心饭店 (朝阳区光华路1号)

 

    革命历史画——《南泥湾》创作始末

    《南泥湾》原陈列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王震说这是他见过表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画中最真实的

    油画《南泥湾》是1960年为完成军事博物馆的革命历史画任务,在王震将军的亲自指导下而创作的。

    抗日战争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党中央把抗战大本营放到延安。但是土地贫瘠,党中央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战争号召,王震将军领导的359旅开赴延安南泥湾屯垦开荒,边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油画“南泥湾”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南泥湾大生产战斗生活的这一历史史实。

    1959年我为完成革命博物馆《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的油画革命历史画任务,在延安和南泥湾的生活中,最强烈深切的生活感受,就是当年的干群关系与军民关系。因此,“在劳动中,在群众中”,也是我这一时期最热衷的创作主题。王震将军提示我,当时长征过来的工农红军大都是南方人,初到陕北不会开荒,每个连里请一位老农教战士开荒生产。这样,主题与情节可以成立。

    根据我1959年在南泥湾开荒劳动时在地头休息拉家常的生活感受,最后确定了这幅画的定稿。我创作“南泥湾”的年代,正值全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我想借这一历史主题创作,鼓舞全国人民干群与军民团结战胜暂时困难时期的乐观主义精神,“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画面结构最大的困题是把我在陕北生活感受最感兴趣的波澜壮阔的黄土群峦和近景突出的故事情节和生活形象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为此,我跑遍南泥湾由阳湾到金盆湾的所有山岭,素材写生,最后选定现在的构图。

    《南泥湾》定稿之后,军博李凌云同志安排我到当年领导南泥湾开荒的359旅旅长王震家里审稿。他说这幅画是他看到的表现南泥湾大生产的画中最真实的画面,另外他说:“生产、战斗、学习,主题明确”,希望我能画好这幅画。他针对当时大跃进的什么都讲“多、快、好、省”的左的思潮,鼓励我说“现在什么都讲多快好省,但是油画,就是不能这样,慢慢画,不要着急,一定要画好它”!他深情地把他保存多年用过的褪色的灰布包裹着当年南泥湾开荒时战士写在桦树皮上的诗抄,和潮湿发黄褪了色的蓝墨水钢笔写的日记拿给我看,并且向我详细的描述当时南泥湾开荒的激动人心的生活片段。

    《南泥湾》原来在军博陈列,“文革”期间由于当年领导南泥湾大生产的120师师长贺龙元帅和359旅旅长王震将军被打倒,当时造反派要毁掉这幅画,军博有关负责人提前通知我们将画取走,所以一直保护在我手里。

    历史的重构解读《南泥湾》

    ●彭筠

    《南泥湾》和它的作者靳之林一同历经半个世纪的政治波澜和辗转,当它再度回归我们的视野之中时,被重构的已不只是南泥湾军民当年的辉煌壮举,更折射出建国以后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与共和国六十年来呕心沥血走过的历史足迹息息相关。

    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开进南泥湾;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59年,靳之林接受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委托创作大型革命历史画《南泥湾》;

    ……

    五十年前,靳之林用油画的方式再现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五十年后,我们尝试用史学的方式去解读《南泥湾》。

    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史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事件:“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双百方针”的确立等等。建国初期,艺术沿着先前确立的毛泽东文艺路线,开始朝着建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形象方面拓进。面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艺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图绘革命历史、歌颂共和国英雄的政治任务。大多数艺术家都怀揣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革命历史画创作的时代潮流中,自觉自愿地用图像铭记一段段逝去的历史以供后人缅怀和教育。靳之林也不例外,《南泥湾》无疑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绝佳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并反过来影响政治的观点和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讲话”精神直接推动了延安传统的形成。

    “从劳动和土地结合过程中去找寻构图,在民主的阳光下去发现色彩”。延安木刻、连环画、宣传画等艺术形式极力描绘现实的生活场景和朴实的农民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