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唐卡展展厅。新华网 王春华 摄
图为佟先生在向记者介绍唐卡的来历。佟先生说,这幅唐卡是从一位拉萨老人手中购买的。新华网 冯文雅 摄
6月15日,观众正在欣赏产地为尼泊尔的展品《千手观音》。新华网 王春华 摄
“现在谁是了解唐卡艺术的权威?唐卡自己就是权威,没有一个活着的人是。”佟先生不容置疑地说。15日,我们与北京“手工·原创——唐卡艺术品收藏专题展”出展人佟先生一起伴着普洱茶的清香,走近唐卡艺术。
“唐卡艺术太复杂了,”佟先生说,“我们都只是在学习。”在他看来,想要深入研究唐卡,不仅需要了解佛法、佛教;还要知道西藏的人文历史,尤其需要了解艺术;要有一定的修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考古知识。
唐卡是藏文音译,它是一种在布、绸或纸上的刺绣或绘画,装裱后悬被用来挂供奉,是极富藏族文化特色的彩色卷轴画。唐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题材包罗万象,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绘画科班出身的佟先生,钟爱创作,收藏唐卡已10余年。他回答我们的提问时说:“从时间分配来看,唐卡收藏及其创作已占我生活的70%,它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婚姻生活和朋友交往。”
据佟先生介绍,西藏各地非常重视唐卡的保护和发展,西藏现有不少专门的创作机构及人员,同时使之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藏族普通老百姓如今也都十分了解唐卡的收藏。
“喜欢唐卡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年轻人。”他说,“唐卡也有实用价值,和古琴的功效差不多。那是一种视觉疗法,能够调节人们的心情,收藏唐卡很舒服,靠的是眼力、机缘、洞察力、信誉和彼此的信任。”
佟先生认为,继元代忽必烈、清代乾隆之后,唐卡艺术创作在如今又迎来另一高峰期,并预测说,“未来会出现很多唐卡大师” 。
对于“唐卡是东方的油画”这一说法,佟先生说,从制作程序、颜料、工艺以及打磨来看,两者十分相像,又都起源于宗教。唐卡也非常看重手工和原创。
“唐卡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一个人独立完成一张唐卡需要很长时间,一位最好的唐卡师一年也只能画两张。”他强调说,“就像吴冠中所说‘艺术是件卖苦力的事',不能让唐卡成写意画,应当严格按《造像度量经》创作。”
据了解,唐卡大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格桑次旦曾指出,唐卡作为佛教艺术,本身有它自己的度量经。初学者一般都是先学好佛像的度量经。度量经里有佛像的姿势、造型、形状等等,都要根据这个来画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