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实验派:
从“白宾虹”到“黑宾虹”
作为一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以“黑密厚重”风格著称的山水画。在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题画诗中有一句:“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常被业内专家用来点评黄宾虹的山水作品。60岁之前,黄宾虹是典型的“白宾虹”,作品受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影响至深。而60岁以后数次赴川、桂、粤游历的经历,使他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而学习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形成了他“黑、密、厚、重”的画风,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以晚年浑厚华滋的作品奠定了他一代大师的基础。
1948年,85岁的黄宾虹南返杭州,开始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完成他画学变法的最后阶段。虽然仅七年间,仍能分出三个递进的过程。前三年,是之前已成熟风格的延续,技法精进而纯粹。第二期是89岁至90岁因白内障手术期间,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况下,他放开胆魄尝试各种可能。第三阶段也即最后两年间,黄宾虹收拾起“实验”的激情,安详而雍容,是实现变法的圆满。“闭目又是老天给予了他另一个计划,黄宾虹几乎是凭着印象和摸索来绘画,这又给了他一个特殊的视觉奇迹。”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梅墨生说。
以花鸟画对抗“七七事变”后时局
1937年,为完成故宫藏画的鉴定,已经74岁的黄宾虹远赴北平,不料遭遇“七七事变”,抗战烽起,不得已滞留北平有十年。这段时间,以画“黑密厚重”著称的黄宾虹画有较多花鸟作品。何以在这段时间转画花鸟?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说:“齐白石是用另外的一种方式来对抗这样的一个时局,他在门上贴一个告示,说他不画画了。像梅兰芳,他会蓄须明志,不唱戏了。然后对照之下呢,我觉得黄宾虹的方法是很特别的,他说,我画,我继续上课,然后他还开始画起了花鸟画,我们看他那一个阶段里画的花鸟画会发现,他这一辈子里面画的花鸟画,在这个十年里是最漂亮的。他在最痛苦的时候,画最漂亮的东西,我想这个是他最特别的方法。我想这个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从容淡定。”
■ 近代四大家之一,和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
■ 认为张大千的画比较讨好市场,婉拒与之成立大千学会
■ 画作集合了半打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子
逸事
赠画曾遭别人拒绝
梅墨生在访谈中指出黄宾虹的作品从来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到北京,或是后来到杭州,无论是他的早年或晚年,黄宾虹从来没有画过讨好市场的画。”他的老师国画家宣泰和先生在黄宾虹的家里,曾亲眼看到黄宾虹送他自己的作品给人家,而人家婉拒,觉得他的画太黑了,看不懂。
“用今天的话来说,黄宾虹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红,更没有紫,跟吴昌硕的热闹是形成反差的。跟后来一个外地人闯荡上海滩的大名家张大千,那么的风光,黄宾虹也不能相比。”梅墨生说,虽然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曾经叫过“大千”的号,曾经有人建议把他们扯在一起,成立一个叫什么大千学会,但是黄宾虹婉拒了。梅墨生解释道:“这就说明他心里对这种比较时尚的人物,对比较能够讨好市场的艺术,他有抵触。因为张大千的画是比较讨好市场的,有一定的商业气息。”
而活到九十多岁,黄宾虹一生只开过两次展览会,80岁时上海的展览会他还没有到。
和傅雷书信往来探讨印象派野兽派
据另一位参与展览研讨的专家王鲁湘介绍,1937年后,黄宾虹困居在北京十年间,常和在上海的傅雷通信,谈什么呢?两个人就讨论印象派,讨论野兽派。每讨论一次,黄宾虹先生就兴奋一次,兴奋一次,他就马上画一次,画一次以后就把画折起来夹到信封里头寄给傅雷。傅雷有时候把信封一打开,把这个画一打开,那个石绿石青啊就哗哗哗地掉一地。石青石绿是用油画的方法点上去,画上去的。
其实,黄宾虹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评价之高,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黄宾虹对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评价很低,认为古典主义的绘画不是服务于教会,就是服务于权贵阶层,画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没有内美。但是从印象主义开始,画家个性的东西开始凸现出来,画家开始为自己画画。
“所以你看黄宾虹在北京困居以后,一直到后来回到杭州的画,你看他的那些点,再和凡·高的、莫奈的、塞尚的画的局部放到一起看,太神似了。所以我说一个黄宾虹身上集合了半打印象派、野兽派,他的颜色基本上是野兽派的感觉。他晚年的墨点,特别是作品全部完成了以后,最后打那一片焦墨点的时候,完全是印象派的路子。”王鲁湘说。因此黄宾虹才说,从西方印象派出现以后,他觉得东西方绘画走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