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会赞美寂寞,愿意留在它的氛围里去咀嚼那份一尘不染的青涩,以体会生命的淡苦和清香。甚至,我们还会钟爱那份孤清,去斟饮那杯清淡如水的孤寂,来体悟生活的厚重和朴实。寂寞,作为人生的一种附丽和点缀,虽不失它的深沉和凝重,然而悲壮如岳飞,还是会哀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于是,在寂寞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有能力应付繁复的学习、应付艰辛的工作、应付多变的朋友、应付顽固的对手……,却难以应付我们自己。在自己面前或者当面对自己时,我们显得是何等笨拙和无能。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太清楚自己却又太难把握自己。我们一面欣赏寂寞,一面又企图摆脱它带给我们的空虚和烦躁。有时在它的暗示下,我们会去寻找新鲜、追求刺激,专营不枉活一世的乐趣。用对向外索取的方式,来冲淡一旦面对自己时所难以承受的寂寞。
害怕孤独,要排谴寂寞,然而我们所用的方法却是如此幼稚,我们可以用一块糖哄小孩子不哭,然而一块糖又如何足以抚慰一颗心。更何况能享受寂寞的人往往是那种具有敏感气质和丰富内涵的人。诗人李白不是早就领出“古来圣贤皆寂寞”吗?是的,心态已近麻木的芸芸众生和醉生梦死者们,是几乎感受不到寂寞的。对他们来说将一生悬寄在上班挣钱、照顾家庭、娱乐消谴这冗长无味的生活里就足够了。然而对好些富于敏感和躁动的心,有时寂寞却会成为它的代名词。
叔本华曾“对于只是存在,其他动物比人更能满足,植物就完全满足于自己的存在。而人是否满足,是要从各人的迟钝和感觉敏感性来决定”。我们因为不满足所以感到寂寞,我们因为敏感,所以感到孤独。就算处在狂欢的人群,面对亢奋的游戏,然而我们知道,热闹的仅是表面,寂寞的还是内心。于是那笑声会嘎然而止,变成若有所思,那兴奋闪亮的眼睛也会被忧郁所代替。就算面对一盆烈火,寂寞的人也不会感暖意。
善感和超前的心常常因外界的触碰,给它自己插上藩篱打上桩,一旦独处在这个狭窄的世界里,我们就会感到寂寞。
我们需要独立又需要配合,我们需要执取又需要解脱。在这对立的情绪中,他人乃至于我们自己是很难把握个中要结和认清火候的,一旦偏失于心之所求,寂寞便会形成难以驱赶的雾团包裹我们,让我们一次次地掉进它的怪圈里无法拔出。它是如此具有魔力,以至于在它的威胁下,我们害怕独处、害怕寂静、害怕黑夜,甚至害怕自心的宁静。于是红尘俗世的平庸尽管令我们厌倦,然而我们还是在身不由己的攀求。
我们常常躲进怯弱的甲壳中告诉自己:其实我很需要,需要世人的妒慕、需要朋友的喝彩、需要亲人的爱抚……。有希望就会有恐惧,不满足就会带来寂寞。尽管有人高唱“寂寞让我变得如此美丽”,然而困扰在寂寞中的人,却难以享受那份美丽,因为被寂寞控制的心往往就不再属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