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收租院》诞生过程:复制品捧回美术“奥斯卡”
来源 :重庆晚报 作者:丁香乐 2009-08-26 09:46:5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急中生智

  独创若干雕塑办法

  王官乙至今记得,泥塑正式动工是1965年6月23日,搭架用的木料是到集市上买的柴禾,收租院外面田里取的泥,隔壁农民家借用的稻草。当时算下来,每尊塑像成本不过几元钱。

  王官乙说,设想出来后,没有小样模型,如采取传统画设计图的办法,时间根本不够。于是,创作组10多个人现场自编自演,模拟情节和人物位置排放。后来,创作组又向农民求援,附近生产队长带来10多位农民,包括老人和小孩,带上箩筐、背篼等,表演交租情景,生动真实。

  上级听说创作组情况后,6月14日,派彭县川剧团演员到现场表演,拍成照片,剪接形成长卷设计图,配上构思、构图说明,总设计图从而形成。

  雕塑中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搭架、上大形粗泥、细泥刻画等分阶段交叉进行,充分发挥每人所长。雕塑中土洋结合,各有所长,美院师生长于结构学,民间艺人则善做衣纹、布饰。

  王官乙说,创作现场欢迎附近农民进去看塑像,听他们议论,征求意见并随时修改。一次,一个农民看到推鸡公车去交租的老农说,双手握车把,不能用手擦汗水,额头上汗水是顺着一根稻草下滴。于是,创作人员在鸡公车老农额头塑出一根稻草伸出,成为经典细节。同时,还鼓励创作人员积极赶场,采集人物形象。王官乙说,有次,他在集市看到两个小姑娘,一个靠着空背篼打瞌睡,一个在疲惫地发呆,赶快拍照,回去后用在牢房外等候母亲的两个小女孩身上。一些创作人员赶场时看人眼神过于专注,竟被群众当坏人。

  泥塑借鉴了民间传统艺术,创作组人员集体跑到成都、新都等地城隍庙参观泥菩萨。在成都参观一座城隍庙时,大门紧闭,年轻的创作人员竟翻窗爬进去,大家在什么活捉王魁、下地狱、抓鬼的泥塑面前看得如痴似醉。

  轰动世界

  复制品捧回美术“奥斯卡”

  创作人员回忆,《收租院》塑造过程中,农民群众一直是最好的鉴定人,农民是否喜欢,成为这个伟大创作的唯一标杆。

  雕塑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农民来参观。一天,当时的崇庆县羊马公社6位老太冒雨前来参观,其中4人以前是刘文彩的佃户。刚跨进门,一位老太立即拿起手中作拐杖的棍子朝一个狗腿子塑像打去,说:“你过去歪噻,打死你个狗东西!”

  王官乙说,当时,美院师生一心想为5亿农民服务,压根没想过《收租院》出名展览等美事。当年9月13日,当时的全国美协负责人华君武、王朝武等带着记者来到现场,看后十分兴奋,称《收租院》是又一颗原子弹,并当场决定大力宣传,在北京展览。

  当年国庆,《收租院》如期举行预展,三天来了两万人。12月24日,40个真人大小的复制泥塑和部分大型照片组成的《收租院》,在北京展览正式开幕,观众如潮,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北京展览到3月6日结束,接待观众47万余人。相关部门估计,当时北京想看《收租院》的群众,至少有200万人。

  《收租院》影响迅速波及到国外,1972年,德国卡塞尔四年一度的艺术文献展,策划人认为,《收租院》是当时世界上最新、最现代的艺术,邀请复制展出,因文革原因作罢。但策划人塞曼念念不忘,时隔27年后,他策划威尼斯48届艺术双年展时,安排旅美艺术家蔡国强请人复制,命名《威尼斯收租院》参展,获国际大奖。

  1996年4月,在重庆的四川美院和大邑召开的《收租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被认为是中国雕塑发展的里程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一定地位,属于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王官乙说,目前,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多所著名大学美术专业,正准备毕业论文的博士生,至少有5人不约而同地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收租院》。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