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电视
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多数电视剧挤水分止步30集
来源:北京日报 赵文侠 2009-08-27 10:56:0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1999年国庆大阅兵仪式上搭载摄影摄像记者的专用红旗轿车。本报记者 戴冰摄

 

 

小沈阳一问三不知 供图/东方IC

 

    昨天,2009中国国际广播影视节目展拉开帷幕。步入北京展览馆,特装展台的巨幅电视剧招贴画以及各个影视制作单位展台琳琅满目的海报,显示了中国电视作品的一派繁荣景象。本届节目展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香港TVBI、英国BBC、韩国KBS等海内外800余家电影电视制作商、发行商及播出机构参展。

    节目展好似晴雨表,从点滴中可看出趋势性的变化。

    ◆电视剧纷纷压缩集数

    两个月前,尽管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澄清,电视剧限制在30集以内、限播电视剧续集和限播经典改编剧这所谓的“三限”政策说法并不准确,总局对此只是提倡和建议,因为现在很多制作公司为多卖钱纷纷抻长集数。但电视剧“挤水分工程”看样子已在悄然进行中。

    展会上除个别献礼剧、古装剧外,往年动辄四五十集的长篇大戏纷纷回到了二三十集的规模。表现宁夏“文化下乡”事业的《大篷车》只有20集,改编自网络写手明晓溪作品的青春偶像剧《泡沫之夏》24集,更多的电视剧则是在“30集大关”门前戛然而止。例如,由李幼斌、邢佳栋、小宋佳主演的都市悬疑剧《雾里看花》,其宣传册上原本写明是32集,但现场工作人员强调,经后期剪辑后该剧已“缩水”为30集,“不是不让超过30集吗,我们就再剪掉一点。”

    ◆献礼剧占据半壁江山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剧成了本次展会的重头戏。一进入展会1号厅,就能看见中央电视台的年度新剧《为了新中国前进》、《解放》和纪录片《大三峡》、《美丽中国》的大幅海报。此外,北京电视台的《北大荒》,江苏电视台的《建国大业》等也不甘示弱,红色剧目“辉映”展馆,几乎占据展会的半壁江山。

    《为了新中国前进》视角对准了董存瑞由一个民兵战士成长为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和战斗英雄的故事,王宝强饰演董存瑞;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则对准了60年前那场伟大的人民战争。这些作品无论在题材、视角、故事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度开掘,新中国辉煌60年的重要瞬间纷纷被搬上荧屏。

    ◆古装剧现复苏迹象

    荧屏上沉寂已久的古装剧,在今年的展会上又现复苏迹象。历史题材剧《大秦帝国》即将在福建台播出,神话轻喜剧《嫦娥奔月》在紧张筹拍中,此外远古传说剧《大舜》和水浒故事《鼓上蚤时迁》等也纷纷亮相展会。

    “古装剧可以‘抄底反弹’了。”著名制片人俞胜利用股市的语言如此预测明年的电视剧趋势,并称他下一步将制作两部古装历史传奇剧,一部是家喻户晓的《穆桂英挂帅》,一部是反腐题材剧《廉石传奇》。他同时表示,沉寂几年的古装剧,再度回归必须带回新的理念。业内精英应该对前些年戏说成风、“辫子戏”泛滥等情况做出反思,他本人的古装新作就不会“过于商业”,而只是在一个正面题材中适当融入少量商业元素。

    ◆交易在展会外进行

    800余家展商参展,但整个交易大厅却似乎比往届要安静,原本的卖场变成了明星们的秀场和业界人士的聚会场所,真正的交易却在展会之外进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公司副总经理张华指着他们的特装展台说:“左边、右边的两大块展区都是我们以往拍摄的经典剧目,只有中间的这一小部分展区才是要交易的作品,而其中大部分都已经签完了。”他表示,本次展会代表了今后展会的发展方向,“交易都在会下谈完了,会上主要是相互间的交流。”

    确实,今年在北展附近的一个酒店里驻扎有20余家制作公司,他们没到展会设展,而是采取了更实惠的方法来推销自己。他们在这家饭店开设了看片室,坐着沙发,吃着茶点,看着片子,在优雅环境中迎候电视台购片人员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他们说,看片会比展台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观看更有实效。

    优秀电视剧稀缺抢购风愈演愈烈

    昨天,在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高峰论坛之“新媒体与影视剧”沙龙上,电视人为电视剧“抢购风”诊脉时均表示,“菜汤”太多,好“菜”太少,由于好剧稀缺,导致抢购风愈演愈烈。

    今年3月,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掀起“抢播”风潮,拍摄之初即被多家电视台抢购。最近,电视剧《手机》又是尚在拍摄中已被抢购,该剧首轮播出的4家卫视每家出价25万元一集,共100万元一集,加上二轮播出的4家卫视每家出价15万元一集,《手机》光是首轮和二轮播出权的售价就达到160万元一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副主任金维一认为,抢购现象的主因是优秀的版权资源越来越稀缺,竞争太激烈。“中国的电视台实在太多了,精品只有这么些,把这些精品均摊到四十几家卫视,各家电视台的同质化会非常明显。”他透露,上海文广有13个电视频道,近一半播出电视剧,已变成全国电视剧输入量最大的电视平台,缺口显而易见。“逼着你筹划长久之策,上海文广这两年慢慢加大了影视投资力度,一开始是参股拍电视剧,现在慢慢开始自己投拍电视剧了。”

    央视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则换了一个角度看抢购:“抢戏是一种好现象,为什么有的戏犯愁卖不出去?有的戏却不知道卖给谁好?抢戏争的是优秀作品,也是对市场的一种推动。”他表示,通过抢购达到竞争效果,通过竞争可以促进精品生产。安徽电视台广告中心副主任查道存透露,安徽台去年广告收入突破10亿元,购剧预算有3个多亿。他明确表示,电视台宁愿花高价买好戏,“安徽台不但要抢购,还是积极主动地抢。”查道存还介绍,为了避免看走眼而遭受损失,安徽台为购剧专门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把影视公司过往的作品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同时,把有意购买的剧先放给热心观众进行评片;另外,成立一个决策委员会,请一些专家对片子制作质量严格把关,以减少购买电视剧的盲目性。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