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电视
《三国》咋变成了"二"国?题材宏大但无驾驭能力
来源:深圳商报 2010-06-24 10:07:0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 赤兔马身上有英文字母“CR”,网友感叹:“一不小心发现赤兔马还是进口的 。”

▲ 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身后出现一架直升机。

▲ 曹操和陈宫坐在草地里说话,身后出现了一个饮料瓶子。

  《三国》无驾驭宏大题材的能力,最得意于在小处纠缠磨叽。您看曹贼死了以后,除了几个战争场面,基本上都是在几个人之间缠绵地说悄悄话儿,说得还基本上不是人话——这不是骂人,是说《三国》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多不符合人与人之间说话的习惯与情理——父子之间露骨地谋划阴谋,相互教对方如何才能不要脸和不要脸到极致、言语之中无处不讥大义而趋小利、嘲讽仁义道德等等,别说是穿着汉末三国衣冠的人说不出来,就是放在现在形势大好人心大坏、不要脸的人遍地开花,也未必能说出来。但是,在《三国》里,越是亲密的人、是父子兄弟,才说这种不是人说的话。他们大概以为,只有说这种不顾羞耻的体己话,才能显示亲密无间。

  所以我说《三国》里没有英雄,也没有奸雄,用关羽的话说:尽是鼠辈耳!城狐社鼠而已。因此《三国》可以称为“鼠版三国”。我将曹操在《三国》里的德性称为“曹贼”,很多人还不服,不服您就读到“曹贼”两个字,自己把它改过来,您按照您自己舒服的叫法叫嘛,您就是把曹贼叫亲爹亲爷爷俺也没意见不是?您就别指望我改了,海枯石烂也不可能,要不您等着吧。

  有读者也发现了:《三国》本无扯的能力还喜欢扯,扯了95集也没扯成三个国,孙权一直没有登基做吴国的皇帝。小孙嚷嚷得最凶,每次出场,不嚷嚷他家父兄的基业如何如何就不会开口说话,他妈孙老太、他妹妹小露珠孙尚香也帮着嚷嚷,东吴那帮鼠辈文武就不用说了。结果,《三国》都播完了,也没看见小孙当皇帝,即“三国”短缺一个吴国——画外音最后解说一语带过的不算!这不是说书,说书的也没这么快。所以说所谓三国变成了“二国”,而且一直很“二”。

  “二”是《三国》的创作理念、主导思想、价值观和表现特征——

  您看这一段媒体对《三国》报道,是制作方提供的——除了将“三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情节主轴外,本剧还设置了诸多副线。如:在魏国内部设置了“曹氏诸子夺嫡之争”、“曹丕曹植和甄妃的爱情纠葛”、“曹氏与司马氏皇位之争”等副线;在蜀国内部设置了“关张对诸葛从不服到信任”、“荆州部将与川内旧臣从对立到同心”、“刘备与诸葛的战略分歧”等副线;在吴国内部设置了“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分歧”、“老将军对少壮派的成见”、“孙权与周瑜之间的合作与对抗”等副线。

  看明白了吗?“二”:一主一副,就是说编导有意给三国戏加矛盾。他们以己度人,认为没有矛盾就不“二”,不“二”就没有戏,不“二”就不好看、不够真实。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内心龌龊、阴险狠毒,否则就不真实。扮演曹贼的演员说要表现曹贼的多面性,那你告诉我,曹贼一共有几面?其实就是要表现曹贼的“二”性嘛。不是说编导不可以创造,问题是你创造要依照人情物理,还要依照戏剧的原理——关于戏剧原理,我就不具体多说了,这里不再提供免费讲课,免得有人说卖弄。

  《三国》即便“二”也“二”得很不扎实,用戏曲行话说:很不“边实”,已经不是漏洞百出,洞大得都不能叫漏洞了。所谓曹氏诸子夺嫡之争,其实就是曹丕一个人在折腾,充分表现曹贼曹丕父子的阴险狠毒和臭不要脸,并对这种臭不要脸进行很“二”地赞美。您不觉得编导的这些“二”戏很同质化吗?给三国人物加戏,加的是编导自己的戏,并且是很“二”的简单附加,看得人脑仁都疼——打仗布阵,除了“互为犄角之势”就没有别的了;孙刘矛盾,弄来弄去,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就搬出孙刘联盟的“二”道理,难言之隐,一洗了之。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