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电视
创作"透支"观众疲劳 谍战剧已成高风险投资
来源:北京日报 赵文侠 杨芸菲 2009-09-01 09:23:1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绝密1950》剧照

 

    “央视高价买了谍战剧《冷箭》,价格超过《人间正道是沧桑》、《闯关东》等以往电视剧。”上周闭幕的中国国际广播影视节目展上,著名制片人俞胜利得意自己作品的同时明确表示“见好就收”:“《冷箭》是在谍战剧的风口浪尖上拍的,风险太大了,之后我不会再‘动’谍战剧。”

    市场热卖片方慎拍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加上之前《潜伏》的热播,荧屏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谍战风云”。《绝密1950》、《剑谍》、《秘密列车》、《敌特在行动》、《誓言永恒》、《英雄虎胆》等数十部谍战剧前呼后拥地纷纷登场,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喋喋不休”。

    在音像市场,谍战剧也成了热销产品。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音像部了解到,热销电视剧约有七成是谍战剧。销售员小刘透露,这些谍战剧有二三十种,大都卖得很火。

    而在有影视剧生产风向标之称的“影视节目展”上记者却发现,谍战剧的风头已被青春偶像剧、家庭伦理剧、商战剧盖过。较为引人注目的谍战剧有央视力作《冷箭》、尤小刚谍战新剧《内线》,还有正在筹备中、号称“女版《潜伏》”的《旗袍》等,其余像《雾里看花》、《侦探小说》等剧虽然也走惊险悬疑路线,但已不再“谍影重重”。一些影视公司明确表示,今年的谍战剧太多了,拍得有点“透支”,要观望一下,看看“风向”再拍。

    赶风的多沉下心来的少

    今年尽管谍战剧“行情”喜人,但如此“狂轰滥炸”已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剧情雷同、落入俗套等问题更是明显,被网友戏称为“七大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假的妻子真的郎,敌我之间恋爱忙,勾心斗角本事强,对白肤浅旁白扛。”

    俞胜利表示,谍战剧的“雷同化”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致命问题,只有有个性、有创意的作品才会“亮眼”,但个性是需要长时间磨合和智力碰撞得来的,而如今电视圈又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他举例,《冷箭》被看片的十几家卫视全部打分为A,最后,央视用了一个工作日拍板高价抢购这部剧,这种“超速度”以往是罕见的,《冷箭》被抢购是因为“个性”。“起初拿到《冷箭》剧本我给毙掉了,之后反复思考、研讨怎么能有个性,想明白了重起炉灶,又写了9稿才开拍。如今大家都在赶‘风’,愿意沉下来的不多。”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要避免情节雷同化,就要掌握好情节设置“出奇”和“可信”之间的平衡。《潜伏》中的“夫妻间谍”红了以后,很多谍战剧就开始在亲属关系上做文章,如姐妹俩、兄弟俩、恋人间的谍战,这类人物关系设置如果超出人之常情,失去人性的依据,就会失去可信度。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苗棣认为,很多谍战剧根本不好看,如果都拍成《潜伏》那样有个性的作品,大家也不会审美疲劳了。他坦言,谍战剧千篇一律,是因为编剧和导演的水平不够,这个剧种火了,谁都去拍,谁又都不愿潜下心来搞富有个性的原创作品。拍的人多了,水平自然很难保证。

    降温不意味就此冷下去

    《誓言无声》、《暗算》、《潜伏》,三部作品标志着谍战剧的三个高潮。其间,经历了高潮、退潮、再高潮、再退潮。此次节目展谍战剧的降温,会不会导致谍战剧就此冷下去?业界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会。

    张颐武说,谍战、悬疑本身就是吸引人的题材,观众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性本身的微妙性、复杂性。比如大家爱看《潜伏》,会联想到职场,会和今天的生活结合起来。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谍战剧表现的一个方面,但在一个风险很大的地方人如何生存下去,谍战剧也提出了一些启示。这些启示虽然很世俗,但对每个人来说反而是最重大的事情。所以谍战剧只要做得好,历来都有相当好的收视率,但必须另辟蹊径,别出心裁。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购片负责人曹力宁表示,涉案剧和谍战剧同属于惊险、悬疑的情节剧,是收视率和观众最喜欢的一种形态,制作公司蜂拥拍摄谍战剧,是因为涉案剧播出受限。“观众对情节剧始终有需求,谍战剧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出精品。”他表示,作为购片方,明年他们不会有意绕开谍战剧,但只会挑制作和艺术水平最好的作品。同时他提醒制作方,投资拍剧一定要有前瞻性,剧目从编剧到投拍直至与观众见面,至少要一至三年,因此不能总跟风,一旦风向变了,风险也就大了。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