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专家:青海发现可燃冰的意义可与发现大庆油田相媲美
人民网 2009-09-26 16:17:1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刚从液氮罐中取出的含有“可燃冰”的岩芯样品。(来源:人民网)

  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11.87 -0.08%]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2009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9月,记者跟随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专家,亲赴青海木里,见证这一新能源勘查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何为“可燃冰”?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博士谈起“可燃冰”的情况可谓如数家珍,张洪涛博士是国内首位倡导研究我国陆域可燃冰存在的科学家。“谈到能源,人们立即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而很少想到晶莹剔透的‘冰’”张洪涛兴奋地说。

  据张洪涛博士介绍,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海底或冻土带地层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并且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

“可燃冰”缘何首在青海发现?

  此次在青海发现“可燃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1992年在北美麦肯齐三角洲、美国2007年在阿拉斯加北坡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

青海能够成为我国陆域“可燃冰”的首个“现身地”,有如下几个原因,张洪涛博士娓娓道来:

  首先,青海有着面积广、厚度深的冻土带资源,为可燃冰的存在提供了地质条件。其次,因为甲烷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因此可燃冰发现的地方一般都存在油气资源,而青海木里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油气来源。第三,青海木里的交通条件和后勤保障措施,是我国大面积冻土带地区中条件比较好的,也为钻探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第四,因为青海木里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当地地质勘探部门的优良传统,积累了较为完整的当地地质资料,为进一步科学选址提供了科学数据保障。

  可燃冰钻探现场的总指挥、首席科学家祝有海研究员补充到,“青海木里煤矿埋藏浅,只有130-198米,这位伴随的可燃冰开采带来很大有利条件。并且这里的冻土层很薄,以北冰洋周围大陆冻土层600-1000米的厚度为参考,我们这里只有80-120米,也为将来的工程和科研带来极大便利。”祝有海研究员进一步表示,现在我们发现的可燃冰中的气体组分不只是简单的甲烷,还存在丙烷、乙烷等其他气体,组成十分复杂,是一种新型可燃冰,非常值得科学界研究。

  “当然,新世纪[36.12 -0.55%]以来我们高度重视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工作,相信青海木里的可燃冰发现,会给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冻土带的可燃冰勘查带来示范性的意义。”张洪涛总工程师表示。

“可燃冰”必将造福国民

  “此次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地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也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张洪涛总工程师介绍到。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初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张总工程师透露,“目前人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有关项目已经启动,与加拿大、德国等国际合作正在推进。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彻底搞清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海域、陆域齐头并进,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评价、开发和环境效应研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我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此次发现和随后的研究利用,可以同大庆油田的意义相媲美。这将是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划时代的贡献。”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