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孟忠厚是孟子的四十七代孙,在北宋灭亡时,孟忠厚是宋哲宗孟皇后的侄子,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子孙定居在江南,所以,人们称他为孟子后裔南方始祖。
孟忠厚一生最大的政绩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生在靖康二年的事情,孟忠厚接受孟太后的诏令,从开封到商丘册立康王康王赵构为帝;另一方面是发生在南宋成立后的事情,孟忠厚先后担任绍兴、南京、平江等地知府,后来又奉宋高宗赵构之命,以宰相的身份到金国迎接宋徽宗的灵柩。
孟忠厚的一生,清正廉洁,不恋权势,他一生平平谈谈,但基本上没有碰到大灾大难,是南宋时期的享受了众多的荣华富贵,而又得到多数人赞扬的好官。
显赫的家族
孟忠厚,字仁仲,开封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183年),卒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3年),享年八十一岁。孟忠厚的家族在北宋时期比较显赫。孟忠厚的五世祖、高祖孟元,在宋仁宗时期担任马军都虞侯、眉州防御使,死后赠太尉,追封魏王;四世祖、曾祖孟公随,在宋神宗时期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死后赠太师,追封晋王;祖父孟在,在宋哲宗时期任安武军观察留后,死后赠太师、追封韩王;父亲孟彦弼,担任开封司录,中散大夫,封咸宁郡王,后来又改封豫章郡(今属南昌)王、吴兴郡(今属浙江省湖州市)王。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孟忠厚九岁时,孟忠厚的姑妈孟相,被选为宋哲宗的皇后,朝廷对孟忠厚一家人进行册封。孟忠厚的祖父孟在,原是“阁门祗侯”的小官,被提升为崇仪使、荣州刺史(“阁门祗侯”的官位没有上品级,荣州刺史是五品级的官了);孟忠厚的祖母,被封为华原郡君王氏,赏赐钱、银、绢各一千。不久,朝廷第二次对孟忠厚一家进行封赏:孟皇后的曾祖父孟元,被追封为温国公;曾祖母、赠舒国夫人苑氏,改为蔡国夫人;祖父孟随被赠检校太傅、安化军节度使,又改淮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同;祖母张氏已死,赠为潭国夫人,改为随国太夫人;另一个祖母刘氏,改为潞国夫人;父亲孟在原担任荣州刺史、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加封轻骑都尉,食邑五百户,母亲荣国夫人王氏,追封为庆国夫人。
孟忠厚家族被官方列为孟子的后裔
从北宋神宗以来,朝廷还没有把一个家族列入为孟子的后裔。主要原因是战国至北宋,孟子的地位并不高,谁是孟子的后代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心。宋神宗以后,孟子的地位不断地上升,谁是孟子的后裔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随着孟忠厚一家地位的提高,孟忠厚是否是孟子的后裔?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五月,宰相苏颂在《立孟皇后册文》一文中写到:“……马军都虞侯、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孙女,衣冠望族,邹鲁华胄,流光储祉,钟粹邦嫒,有徽柔之质,不待母师之诲,有安正之美,宜配坤极之尊。……”
“衣冠望族,邹鲁华胄,流光储祉,钟粹邦嫒”应该解释为:“衣冠”指居于首位,“邹、鲁”指春秋战国的诸侯邹国、鲁国的国名,“华”指尊贵的意思,“胄”指帝王或者是贵族的后代,“祉”指幸福,“钟”指集聚, “粹”指精华, “邦”指地区或地方,“嫒”指美女。
全文的意思是:马军都虞侯、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她是最有名望的家族的后裔,是鲁国帝王和邹国贵族的后代。他们祖宗的光芒远射,留给了她无限的幸福,孟皇后集聚了祖宗的精华,成了当今的美女。她有柔顺的气质,甚至不需要老师的指教;她有庄严文静、品德端正的品质,所以到了坤卦的极点,成为当今皇上的皇后。
这段文字是记载孟忠厚为孟子后裔早期资料,是宋朝史书上首次关于孟子后裔的记载,也是唯一一次北宋史料上涉及孟子后裔的记载。
苏颂认为:孟忠厚一家是最有名望的家族,是鲁国帝王和邹国贵族的后代。鲁国帝王自然是周公,邹国贵族,自然是指孟子。这一大堆的美名,目标即指孟皇后是周公、孟子的后代。
苏颂是哲宗时期的宰相,又是当时学术上最有权威的人物,是可以值得信任的学者。据《宋史.苏颂传.第三百四十卷》认为:“(苏颂)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苏颂撰写的《立皇后册文》一文向社会公开后,孟皇后、孟忠厚是孟子的后裔,在北宋早期基本上得到了朝廷和社会的确认。
战乱时代的艰难生活
孟忠厚的五世祖孟元原来生活在洺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一带,随着孟元官职的上升,特别是担任马军都虞侯等显职以后,他的家族也从洺州迁居到北宋首府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孟忠厚从小在汴州长大,少年时生活安逸。天有不测风云,绍圣三年九月乙卯(公元1096年10月30日),孟皇后被宋哲宗废除,在瑶华宫的道观中贬做女道士。这对孟忠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门第骤然冷落,当时的亲朋好友突然之间也变成了路人。幸亏宋哲宗和孟皇后之间旧情未断,偶然还想起孟皇后。有时候宋哲宗还说:“孟皇后的被废是宰相章惇使我失误的。”宋哲宗心中认为:废孟皇后是无奈之举。因此,宋哲宗对孟皇后的家族并没有十分迫害,孟忠厚这个时候依然得到宋哲宗的照顾,孟忠厚的爷爷孟在继续担任荣州刺史、提举崇福宫等官职。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初,孟忠厚的第一任妻子、建邺人御史中丞王祖卿的女儿,不幸病死,留下三个儿子,德璘、德懋、德载。幼子德载,还刚出生,需要有人照顾,孟忠厚十分无奈,只好继娶妻子。
政和四年九月,孟忠厚又娶了妻子,新娘当时只有十九岁,华阳人,是宋神宗宰相王珪的孙女,父亲王仲嶷。孟忠厚的第二任妻子王氏,是宰相名门之后,但并没有宰相孙女的官家气派,十分贤慧。孟忠厚十分爱好读书,尤其喜欢研究法律方面的书籍,他把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都交给妻子,王夫人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孟忠厚前妻生的幼子孟德载,刚刚出生不久,王夫人视若亲生,十分呵护,被周围邻居传为美谈。
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至1126年),朝廷安排孟忠厚出任将作少监(将作监是宋朝制造军器的部门,少监是副职,官级相当于六品)。当时的孟忠厚,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全靠王氏治家有方。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孟忠厚担任海州县知县兼卫尉卿。这一年,正是宋、金大决战的时期。战争给无数平民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孟忠厚虽然是官宦之家,但无法避免战争对他家庭的影响,此时的家庭经济已经十分困难。夫人王氏的娘家家庭富裕,嫁妆也多,夫人把嫁过来的嫁妆几乎全变买了,头上也是一钗不留,这样才勉强度日。
宋、金战争期间,宋军节节败退,不久全军溃败。宋朝军队战败后,金军就把汴州城包围了。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孟忠厚的姑妈孟皇后,当时居住在皇宫中的瑶华宫,近日瑶华宫起火烧毁了,她只好居住在延宁宫,不料延宁宫又起火烧毁了。战争年代,皇帝和官员自身性命难保,哪里有人会来管废除的孟皇后的生活呢?孟皇后只好放弃了皇后的架子,只身徒步来到相国寺的附近,到侄子孟忠厚家里求援了。孟忠厚和其父亲孟彦弼十分难过,立即把自己居住的大房屋让给孟皇后居住,而自己却居住在一个狭窄的小房屋,孟皇后的生活就这样暂时安置了。
孟皇后居住在孟忠厚的家,算是回到了亲人的身边。自从十六岁离开了父母,孟皇后一直与亲人远离,皇帝又很早地抛弃了她。一直以来,她没有享受家庭的温暖。自从到了孟忠厚的家里后,看到孟忠厚的家并不富裕,但家庭人员和睦相处,尤其是孟忠厚的妻子华阳王氏,对待前妻所生的儿子视若亲生,孟皇后十分感动。后来,孟皇后执政南宋大权后,孟忠厚的妻子华阳王氏连续五次被朝廷封赏。
靖康元年(公元1026年)十一月,金军攻克宋朝首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二年(公元1027年)三月七日,金军册立张邦昌为皇帝,国号“楚”。
张邦昌的政权是金国的傀儡政府,张邦昌是没有掌握军权的文官,在朝廷中没有号召力。张邦昌有个亲信元好问,他知道张邦昌政府不能维持长久,他设法找到孟忠厚的家里,要求孟皇后垂帘听政。孟忠厚十分担心地说:“现在的金军还在汴州城,金军过来把孟太后抓走这么办?”元好问只好说:“等到金军撤退后,我一定要孟太后垂帘听政,接替张邦昌执政。”元好问走后,孟忠厚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孟皇后还不应该出来,否则十分危险,孟忠厚在关键时候救了孟皇后。靖康元年(公元1026年)四月一日,金军将领粘罕押解宋徽宗、宋钦宗和在汴州所有的皇室家族成员,包括几乎是所有的后宫皇后及后妃,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文物,向北回归金国首都。孟皇后是被废弃的皇后,在后宫中没有位号,又生活在民间,居住在孟忠厚的家里,因此幸免于难,没有被金军抓走。
金军走后,吕好问对张邦昌说:“主公你真的想当皇帝?”张邦昌吃惊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吕好问说:“您是金兵册立的皇帝,人们为什么不反对,是因为害怕金兵的凶狠。现在金兵撤退了,您能坐稳这个皇位吗?现在应当迎接元祐皇后,让元祐孟皇后垂帘听政。这样,也许能保护得了您自己。”张邦昌认为吕好问说得对,派人到孟忠厚的家里请出了孟皇后,尊孟皇后为“宋皇后”。(详见“南宋创立者孟皇后”)
孟皇后垂帘听政之前,就派孟忠厚到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劝说赵构当皇帝,孟忠厚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担任了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此时的孟皇后已经老了,人们也不再称呼她为皇后了,而是尊称她为太后了。但是,在战争年代,没有宋朝皇帝封她为太后,按照级别,孟皇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后。
在孟太后、孟忠厚等人的努力下,赵构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正式接位,重新建立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南宋”。参与册立赵构为皇帝,孟忠厚在关键时期为南宋王朝立下了大功。
“显谟阁侍制”引来的风波
赵构称帝后,对他的手下官员进行封赏。孟忠厚在赵构称帝前,曾经受到孟太后的使命,劝说他做大宋皇帝,属有功人员,赵构称帝后于是封孟忠厚为显谟阁侍制。
显谟阁侍制是国子监下面的一个文官。国子监是宋朝最高的教育机构,担任显谟阁侍制的官员是特别有学问的人。赵构皇帝认为孟忠厚有才华,特意让孟忠厚担任如此重要的文官。
在宋代,显谟阁侍制的职务,一般是考取进士后,又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名誉,才能任职。孟忠厚是孟太后的弟弟,属于外戚,没有经过正式考试,就得到了这个官名,按理是不允许的。再说,宋代对外戚任职有严格的限制,即不允许担任实际上的职务,只能担任虚职(即名义上担任节度使、太尉等职务,而实际上一点权利也没有,只是坐享俸禄而已)。宋朝自从太祖赵匡胤立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外戚委任为显谟阁侍制。这次赵构皇帝破例提拨孟忠厚,自然是违背了宋朝的祖制,这引起了一些文人的不满。
首先反对的是右谏议大夫卫肤敏。卫肤敏是浙江嘉兴人,是北宋时期的探花,这位科场学子自然对孟忠厚的平地提拔,表现了不满。卫肤敏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宋朝历代以来,都没有一个外戚封显谟阁学士的文官,孟忠厚封这样的文官,违背了宋朝祖宗的制度。”
进士刘珏也出来反对,宋高宗拒绝了两人的要求。刘珏干脆不来上朝了,躺在床上生起病来。
接着,卫肤敏也不来上朝了。宰相翰林学士朱胜非提出:“陛下刚刚接班,就有谏臣辞职,这样做影响不好。”
中书舍人汪藻出来帮刘珏说话了,他说:“孟太后是有大功于天下的人,有大功的人是不会计较个人恩怨的。孟忠厚担任显谟阁学士的职务,显然违反了宋代祖宗的规定,也影响了孟太后的名誉。有大功的人应该是大义灭亲的,不能给亲属以较高的职务。因此陛下应该撤换孟忠厚的职务,还给考上进士的学者一个公道。”
中书侍郎张殻也说:“陛下所有政事都按照祖宗的规范办事,只有孟忠厚的事情没有按照祖宗的规范,现在谏官在家已经几个月了,这样有伤公道,我认为十分可惜。”
宰相黄潜善、知枢密院事汪伯彦也提出:“孟忠厚应该担任武职,不应担任文官。”黄潜善提出的武职,实际上是安排孟忠厚担任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虚职,是一个挂上武职牌子而没有指挥权的武官。
宋高宗赵构坚持说:“孟忠厚确实有才华,他担任一个文官不算过份。”
黄潜善说:“孟忠厚真的有才华,为什么学术界没有传说。”
刘珏说:“孟忠厚简直是目不识丁的人。”刘珏说这话,可能是对孟忠厚并不了解,或者是气话。其实孟忠厚是一个学识广博的才子。
宋高宗赵构说:“这件事情我看还是让孟忠厚自己决定吧!”
消息传到孟太后这里,孟太后立即让孟忠厚担任武职。孟忠厚不贪权势,愿意让位,宋高宗只好下诏,命令孟忠厚担任常德军节度使。
此时的孟忠厚名义上虽是节度使,实际上并不能指挥士兵,是一名挂虚职的武官,真正的权力是专门购买皇族内部的日常用品。其实孟忠厚的文官职务也是虚职,但宋朝有重文不重武的传统,所以孟忠厚任文职容易受到朝廷官员的攻击,任武职就不会受到攻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