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发改委财政部上报2010年预算方案 赤字或高达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09-11-07 20:52:4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这份包括来年全年财政赤字、中央国债和地方债在内的“方案”已经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中国将继续沿用“高赤字预算”,甚至可能在万亿大关上下徘徊。

“堪称完美”的2009年三季度经济数据,似乎并未打消中国最高决策层对于2010年的所有忧虑。

  时近年底,一份包括2010财年赤字、中央国债、地方债等内容的“全面方案”,已经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作为即将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来年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和基础,并最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在2010年中,地方政府将继续获得发债的权力,而中央财政也将继续延续“高赤字预算”的路线,甚至有可能超过2009年9500亿元的纪录,在“万亿元大关”左右徘徊。

高赤字预算

  2010年度的财政预算,很可能又是一份“高赤字”的财政预算。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参与编制的一份方案已经完成,并已于近期上报国务院,其主要内容为“投资和财政政策”。

接近决策层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份方案延续了2009年“高赤字预算”的风格。他表示,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未召开,因此具体数据尚未最后确定,但很可能2010年的预算赤字“持平”于2009年的水平,“超出”甚至在“万亿元大关”徘徊,也有可能。

  2009年,中央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海啸,将“积极财政”用到极致,全年预算赤字创纪录地高达9500亿元。对于加大财政投资的效果,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为9080亿元,其中新增中央政府投资4875亿元,而截至8月底,已下达中央政府投资为7170亿元,占2009年投资总额的79%。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正是由于2009年上马的项目中,很大的比例都是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不是一次性的财政投入就能解决”的问题,正是出于顺利完成这些大项目建设所需中央投资以及配套资金的原因,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草拟”这一方案时,在2009年预算赤字已经创纪录的前提下,继续沿用了“扩张”的思路。

  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表示,根据他的测算,2009年中国刺激政策赤字将达到1660亿美元,占GDP的3.5%;而201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升至1940亿美元。按照11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汇率计算,邓体顺认为的中国2010年的财政赤字将高达1.3万多亿人民币。

  “报上去的没有这么高。”前述消息人士对上述预测表示。不过,他告诉记者在2009年“预算”了9500亿元赤字之后,2010年可能将继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而目前提交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全年财政赤字可能已经超过去年的9500亿元。

地方债“继续”

  同样是出于大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的考虑,2009年首度开禁的“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债),也有望在2010年继续获准发行。

  “据我所知,中央还会继续允许中央代发地方债这种方式存在。”11月3日晚,一位地方财政系统的官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而根据财政部消息显示,截至目前,2009年获批的总额度为2000亿元地方债,已经基本发行完毕。

  记者了解到,尽管2010年可能继续发行地方债,但目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态度是“规模不要再扩大”,也就是说,2009年2000亿元的地方债额度将成为2010年的继续代发地方债的额度上限。

  目前,债券市场中流通的地方债券周期基本为3年,按照《国务院代理发行地方债券的通知》、《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券暂行办法》以及《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如果到期不能偿还,原则上可续发1~3年的同类债券,但续发的地方债券到期之后,仍不能偿还的,将不再允许续发。

  至于2010年发行的地方债券是否会用于2009年发行地方债的偿还,前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明年将继续发行的地方债还不涉及到偿还上一年度的问题,原因是2009年代理发行的债券并未到期。

  据了解,对于2010年代理发行地方债各省所获得额度目前尚未具体下发,2009年1月份,财政部曾特别召集各地方财政厅局相关负责人到北京召开会议,专门部署代发地方债各省额度的相关事宜。而截至本报发稿时止,财政部网站还未显示类似规格的会议再次召开,显然,一切还没到如此细化的时候。

  不过,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对于所有地方政府的融资或者变相举债行为,包括审计署、监察部在内,都将纳入其2010年监控和检查的重点,以避免地方政府融资逐步开闸之后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