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企业进行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一种资本运作的新方式,这也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成长的一大支撑。但是,虽然法人股投资、企业艺术馆及艺术基金不断出现,现实的问题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目前还是两条不相关的平行线,短期内难有交集,使艺术品市场还处于一种长不大的稚嫩状态。
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拉动与扩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已成为一种强大动力与大趋势,不可回避。目前,中国艺术品经营主体与机构正在大力改制,向上市的目标加速前行。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应该会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拍卖公司上市会进一步提速。
佳士得苏富比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说到拍卖公司上市,我又想到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形态出现的拍卖市场,它最值得藏家关注,而中国的拍卖行近年来也逐渐成熟起来,走品牌化竞争路线,越做越强。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制衡下,2010年会不断释放出更多回暖的信号,而这种信号的释放,除了画廊经营者最先有觉察之外,更具标示意义和吸引注意力的是拍卖市场。因而,2010年承接2009年的市场表现,高价艺术品还将会高调亮相,并且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如果说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特别是秋拍出现井喷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回暖的“迎春花”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干扰的话,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则会重新找到一种市场不断向暖向好的感受,因为资本特别是新进入的资本,更多地是在拍卖这个平台上长驱直入,原因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即使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有再多的不完善与问题,但它毕竟是最成熟、最公开、最透明的一种市场形态,舍此无它,资本对它的青睐,天经地义。
记者:这样一来,我们的拍卖业在新的一年里是否还会唯佳士得、苏富比的马首是瞻?
西沐:以往,佳士得、苏富比拍卖历来都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但这种现象现已改变,其曾经高不可攀的成交额,已经被内地多家公司轻易超越。也许,人们不会再把它们作为决断市场的依据,而仅仅是一种参考。我们还会看到,佳士得、苏富比拍卖的中国市场份额还将萎缩。
随着内地拍卖的海内外资源不断拓展,两世界巨头广泛的人脉优势已被削弱。2010年后,佳士得、苏富比拍卖或许将面临着重要策略的转化,因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与企业,已经对其构成挑战,甚至是颠覆。
“四大瓶颈”攻坚将有深入进展
记者: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秩序化、规范化运作的观念与认识须有相应的体系与体制来保障已初步成为共识,据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标准化工作同时也在起步,那么相关部门对此做出了怎样的举措?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关于诚信体系的运作与管理正在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发展及如何监管等议题已逐步地在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或者说已成为重要议题。其中信息化与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前不久,商务部公告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它不仅是我国拍卖行业恢复发展20多年的第一部行业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拍卖行业是现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支柱之一,拍卖行业的发展健康与否,可以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的发布,在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标示作用。
在商务部发布《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的同时,文化部也在积极地起草论证有关艺术品市场标准化的一些具体工作,如由本人牵头或主要参与的艺术品评估及画廊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就已进入审查阶段。我想,这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代表着政府参与诚信体系的建设、规范市场的一个着眼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四大瓶颈”,如诚信问题、资产化问题、市场主体发育问题及环境问题等一直制约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应如何解决?
西沐:围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四大瓶颈而展开的攻坚会有进一步的深入进展:首先是以资产评估及资产化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已不断有所突破;其次,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第三,以市场主体的发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已逐步地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视野,其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第四,以审美文化重建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环境建设也日益引起学界、政府及藏界的热议与关注,如何构建既充分体现本民族的审美趣向,又与面向世界的审美文化体系同步的市场环境,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另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研究进入深入化、系统化阶段,人才的培养问题已初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