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竹雕太师少师杯
此杯以竹子制成,覆于桌面即为一大一小两个狮子造型。“狮”与“ 师”同音,古代官制中有“太师”和“少师”,为指导、辅弼皇上的高官,以大小狮子比喻“太师”“少师”,寓世世代代高官厚禄之意。
2009保利秋季拍卖会 估价:8万元~12万元
明清竹刻
既然是竹雕,就少不了雕刻。在所有雕刻使用的材料中,竹子是最便宜、最易得的,如在南方,可以看到大片竹林。在古代,文人则使用竹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设计,使这样一种普通的材质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化腐朽为神奇。
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因此对后来的藏家来说,明末至清乾隆年间的竹雕作品最为珍贵。
马未都介绍,历史上的竹刻,大家首推晚明朱氏祖孙三代。朱氏祖孙是嘉定人,创立了竹刻的嘉定派。第一是朱鹤(朱松邻),著名作品是竹雕松鹤笔筒,现藏南京博物院;朱鹤的儿子朱缨(朱小松),作品有竹雕人物香筒,现藏上海博物馆;孙子朱稚征(朱三松),他的竹雕残荷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定(今属上海)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竹雕中心。明朱氏祖孙三代共同创造并完善了多层浮雕与镂雕的风格,开启了嘉定竹刻的传统。在他们周围还有秦一爵、侯崤曾、沈大生等众多竹刻家。在那时,竹雕的各种技法,如圆雕、浮雕、镂雕、留青、阴刻、文竹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有一整套工艺程序、技法口诀和制作工具,单是作为纹饰衬托的地子处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种。
早期的竹刻制品存世很少,至今所见多为明清的传世品,风格一般浑厚古朴,构图饱满,布满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线条刚劲有力,转角出棱,自然、流畅,极具艺术造诣。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曾特别推出了Walter and Mona Lutz收藏中国竹雕的专场拍卖,品种有笔筒、笔洗、笔枕及摆设等。其中最大的一件是清朝刻的竹山,高 15寸半,刻的是西母娘娘的昆仑山图样,山路由底座一路往上盘延,亭台楼阁和树木山石乃至人物都栩栩如生,虽然没有成交,但也让人看到清代竹雕的精品,这个专场拍卖的最高价,是一个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清代竹雕,以21.7万美元成交,较估值高出约5倍。整个竹雕展现了八仙自西王母蟠桃会醉别而归的场景。
在2009年保利秋季拍卖会中,一件以80.64万元成交的清早期竹根雕渔翁格外引人注目,此竹雕渔翁精细奇巧、气韵生动,兼有明代的风格特点,为清代早期竹雕制品中的佳作。与北京故宫藏朱三松制竹雕渔翁几近相同。
松鹤延年、耄耋图、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富贵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内容,深受当时社会上下各阶层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