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中国文化界追忆华君武 想你时想起幽默快乐
来源:钱江晚报 郑琳 2010-06-29 11:26:4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华君武幽默的性格总是给他身边的朋友带去欢笑,但他对待敌人以及自己队伍中一些丑陋的现象一点儿也不留情。“他给蒋介石画的那个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几乎人人知道,后来这个造型还拍了木偶片叫《皇帝梦》。”于蓝这样说。而侯一民则告诫众人:“不要因为华君武离开了我们,讽刺也离开了我们。不要因为艺术繁荣了,就没有了批评。”

    著名文艺理论家仲呈祥把话题延伸到了当今的文化界:“如果文化是一座宝塔,我们千万不能把本应在塔尖上,像华君武这样的艺术家拽到塔底,甚至挤出塔外,而把本来只能在塔底占一席位置上的人强行推到塔尖。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反思来悼念华君武,并将他未尽的事业进行到底,这才是最好的追思。”

    和君武交往八十年

    冯先霈(96岁)

    编者按  本文作者冯先霈是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退休的钢轨专家,原籍绍兴,出生在杭州。这篇文章是他用了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亲笔写成,由他女儿敲入电脑。他和华君武是相识80年的老友,比华老还大一岁。冯老希望家乡的报纸刊登出来,以纪念他俩相续两个世纪的友谊。限于版面,本文略有删节。    

    6月13日下午,我和老伴陈静宣在看电视台转播球赛,忽然在电视屏幕下方出现一行字,写着:“著名漫画家、社会活动家华君武逝世”。我们看到这则不幸的消息,就把电视机关掉,两人相对无言。

    华君武是我八十年的老友。我们相识于1931年秋,那时我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高中,君武则在杭州上初中。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上海的学生纷纷上街要求南京政府出兵抵抗。上海学生上不了课,父亲要我回杭州,就是在杭州青年学生聚会时,我结识了君武和他胞兄章靖和大妹妹彤炜,他们都是杭州的中学生。

    1932年1月28日,日军入侵上海。这一学期开始时学校又停课了,我也只好在杭州家中自学。我因为哥哥在上海工作,弟弟年幼,在家里没有玩伴,所以每逢星期日就自己放假去找华氏兄弟一同游西湖。他们约我见面的地方不是他们家,而是位于龙翔桥北堍的“何志薑医师诊所”。那是一所大宅子,三开间、二层楼,楼前还有宽广的庭院。君武告诉我,何志薑医师是他们的六姨夫,他们的六姨母也是个医生,生活条件比较好。君武的外祖母也住在一起,君武的小妹妹琬芬在何家附近上小学,也住在这座大院里,顺便照顾年老的外祖母。

    我到那里不用等多久,君武和胞兄章靖就来了,我们一起步行西湖。因为我星期天方能参加,因此,总共只参加了四、五次,但不论我们游西湖最后的目的地在哪里,我们起步的一段路却是固定的,先是沿白堤到平湖秋月,向右转沿着孤山东麓到放鹤亭,然后向西过苏曼殊墓就到了西泠桥南堍,再沿着外西湖到达西泠印社。

    1932年4月,日本侵略军从上海撤军。我的学校复课,我就离开杭州,到上海去继续上学。在同君武兄妹和他们的同学一批十几岁的青年相聚的日子里,总觉得君武的性格和我们有些不同。当我们遇到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事时,一般都离得远些,君武却表现出很大的愤慨。举个例子:章靖告诉我,他们有一个小舅父因为和妻子不和,纳了一个小妾,还要对妻子施暴。君武知道后非常愤慨,说他舅舅“宠妾灭妻”。有一次他舅舅到杭州来,他一定要和舅舅评理,后来被他母亲劝阻。那年君武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1934年,君武的母亲托她在上海经商的堂兄替君武在新开不久的“上海日夜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谋了一个职位,于是君武就辍学到了上海。这年我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君武就和我在上海相聚。因为学校里功课比较忙,我和君武见面机会并不多。他告诉我,他和上海那时的学生青年们喜欢“西风”杂志的撰稿人,和编辑黄嘉音、黄嘉谟有些来往。他又告诉我,他很欣赏俄国漫画家萨帕乔在上海英文报《字林西报》上发表的讽刺漫画。又说他喜欢漫画家卜劳恩画的连环漫画“父与子”。我想这就是君武对漫画的启蒙。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华,全面抗战爆发,上海很快被日军占领,租界就成了孤岛。因为上海交大被日本人占据,我们只好在法租界借了一处房子读完我们班级最后一年,到1938年夏毕业。同学们都纷纷打算到大后方去找工作。我的目的地是到南宁去找老校友。那时到广西要先到香港,我买到8月4日去香港的船票,7月底的一天我打电话给君武告诉他我的行期,他说要为我饯行,相约在南京西路的一家德国西餐厅馆吃牛排,餐后两人紧紧握手,因为不知何时何地才能相见。8月3日我打电话到上海银行找君武辞行,接电话的人告诉我,华君武三天前已经离开银行,据说也是到大后方去的。这时我才知道他约我到德国西餐馆吃牛排,不是饯行而是告别。但是那时我对他此行的目的是一无所知。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这年秋天的一天,彤炜给我打电话说,君武到上海要和我相见,相约在星期天下午在彤炜家相见。这天我和静宣同去,相见后有说不尽离别之情。不久君武就去北京,我知道他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1951年12月,铁道部下令调我和静宣到北京另行分配。有一天在北京东安市场与君武不期而遇,他就请我们在东来顺一起晚餐,知道他就住在附近的煤渣胡同,仍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在此后的历次运动中,君武和我都小心翼翼地安然度过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我们就逃不过了,我头上的帽子是反动学术权威。君武和我们夫妻都不同程度吃了些苦头,不堪回首,就不细表了。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头上的帽子虽未脱掉,却已宽松多了,君武和我就有互访,多半是他来我家。打倒四人帮后他更常来我家,有一天清晨六点有人敲我家的门,我开门一见,原来是君武,他来问我“当归”怎么吃。他说多年前友人送他一包当归,想吃掉却不知怎么吃。他这个问题来问一个搞工程的,这不啻于问道于盲吗?

    我从来没向君武索过画,不过他曾主动送过我一幅他的大作,画的是一只高翘尾巴的小猫,有一段他自己的题词,说的是:人说老虎屁股摸不得,现在连小猫的屁股也摸不得了。画的上款是“先霈静宣兄嫂一粲”,下款是“甲戌雨水君武”。从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老年君武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路见不平几乎要拔刀相助的华君武了。

    老友先我驾鹤西去,十分伤感。这几天总是忘不掉相识相交八十年的情景。遗憾的是连最后一面都不能见到,只好写篇短文纪念他,以寄托哀思。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