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题词“又学习,又玩耍”手迹 来源:党的文献
延伸阅读:有感毛泽东给红孩子题词“又学习,又玩耍”! 作者:萃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来到延安,宝塔山下,延河岸边,留下美好的记忆。这个当年的“红孩子”现在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在他的心中,那段延安岁月已然成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名叫金德崇,他在9岁时去延安,在那里渡过了难忘的少年时代。在他的书房里,到处都是关于延安的记忆。
金德崇同志珍藏多年的他在延安保育院小学时的一个笔记本,上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上世纪40年代初给他的亲笔题词,其中毛泽东所题为“又学习,又玩耍”六个字。乍看之下生动有趣,细细思量却让人感慨万千,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学习。
那是在1941年的元旦,延安中央医院的大夫们去给中央首长拜年,金德崇也跟着父亲去了,一位阿姨送给了他一个红布面的烫金日记本。金德崇的父亲就是后来被称为“红都名医”的金茂岳大夫,当时他担任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就是由他接生的。和父亲从毛主席的窑洞出来后,小德崇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我就想能不能让这个本,让首长给我题个字去”。父亲说,那你自己去吧,因为那时候跟毛主席已经拜过年了,已经走了好几个窑洞了。小德崇说,好,我就自己去。
金德崇对毛泽东说,主席伯伯,您能不能给我题个字啊。毛主席笑着问他,你喜欢什么?金德崇说,我喜欢玩儿。毛主席问,你还喜欢什么?金德崇说,我还喜欢念书。金德崇的天真和机灵逗得毛泽东笑了起来。毛主席就说,好,那咱们就写个 “又学习又玩耍”。写完以后,毛主席签了名。后来毛泽东给小德崇的题字:“又学习又玩耍”,就成为了金德崇最喜欢的一句话。
历来大凡领导人给孩子题字,大都鼓励他们如何勤奋好学,却很少有鼓励孩子怎么玩耍的。毛泽东却迥然不同,他顺应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勉励孩子“学玩兼顾”,“又学习又玩耍”,可谓匠心独运,充满唯物辩证法,其中道理十分深刻。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按这个逻辑进行推理,“不会玩耍的孩子就不会学习”。大凡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杰出人物,并非众人想象里“中规中矩”、只会学习不会玩耍的“好孩子”,总是“又学习,又玩耍”。儿时的毛泽东在上学期间,早晚要放牛拾粪。放牛时,几个小伙伴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就会误了放牛。为了既放好牛又玩得好,毛泽东把同伴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一班割草,一班去玩,每天轮班。这样小伙伴们都很开心,他们都愿意跟毛泽东一起放牛,还戏称他为“牛司令”。少年周恩来常常到古城淮阴的禹王台登高放鸽,他还喜欢与小伙伴们一起玩审问“洋鬼子”和“坏地主”的游戏。邓小平小时候曾爬到驮着神道碑的石头乌龟上去玩。在那个年代,大家敬畏神碑,谁都不敢上去,只有邓小平爬上去了,还玩得很高兴,让小伙伴们又羡慕又害怕。陈云幼年时尽管家境贫寒,仍爱好调弄丝竹、听评弹。
不光政治家的童年如此,那些著名科学家也是这样。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的牛顿,在少年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如果说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动手能力很强。他十分喜欢绘画、雕刻,喜欢做风车、水钟等机械玩具。他曾把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放入空中流动闪烁,做过能测出准确时间的水钟。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小学低年级时,常常和男孩子们一起玩掷飞镖的游戏,他总能投得远、掷得准。同学们不服气之余捡起他的飞镖仔细研究,发现他折的飞镖有棱有角、十分规整,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所以总是赢。
我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过“寓教于乐”,也就是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的育人原则。从这些名人的童年经历中可以发现,只要安排得当,玩耍与学习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孩子的创造力、交际表达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快乐等等,往往可以在生动活泼的玩耍过程中获取。
1948年4 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时说:“拉得太紧,弓弦就会断。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讲得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治国安邦是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应当有张有弛,让孩子“又学习,又玩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力、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让他们从童年时期起,就适当释放游戏玩耍的天性,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六十多年前,毛泽东给小学生金德崇的题词当时也许是随性之笔,但道理深刻,见解独到,值得今天的人们思索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