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赏析
变异的书画研讨会——对现阶段各种级别书画研讨会的现场实录
文:仲敬干(美术评论家) 2010-08-16 09:30:41发表评论(1) 新浪微博 更多

    对于时下各种级别书画研讨会,说实话我是能躲就躲,躲不掉的,我就放两句“空对空”走人。我一开始认为,研讨会嘛,就是对某项议案,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研究、论证,找出“议案”中还没说透、或者还没说明白的问题,大家坐在一起由“会诊”到“确诊”直至“手术”的过程。这样的理解应当说,没错吧!然而,如果你要是不幸参加现在的一些书画研讨会,那得改成由“瞎扯”到“乱说”直至“胡闹”的过程。

    谢海是中国书画界最为活跃、最有能力的学术主持、策展人之一。一年下来有十几个大场面、高规格的美术活动,那是正常不过了。我作为谢海的朋友,或者说一个草根的“评论家”,有时他也会“诚邀”我参加一把的。记得在研讨会上,谢海会时不时的给我使个眼色。谢海飞来这些眼色,我当然是会意的。作为一个学术主持,他很希望在研讨会上,就某个观点有所碰撞、争持,将研讨会引向高潮,开得成功、学术一点,而不是“好好”的一团和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如果我真要以“会诊”的姿态去直说自己的观点,恐怕我还没出研讨会的大门,就被打趴下了。因为作为当事人的艺术家,他不想你去直言不讳,指出他“病”在其表的现状,你只能争着眼睛去瞎扯了;所以当今,就是出不了大画家,这与批评的缺位是不无关系。二是批评家的问题了,想起我坐在研讨会现场,那真是活受罪啊!那些批评家和来自更高一层的,德高望重的评论家,我一开始还巴望从他们的言语中,得到一些重要信息提法,想不到他们却语无伦次,不知道说些啥了;而就是说出来,也都是“万能”评语,即适合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男女老少画家,都能用上的评语。不信我们可试举一例来看看。前不久刘祖鹏画展研讨会上,一位评论家说:“我与刘祖鹏先生不是很熟,但我以前在书画杂志做编辑,对全国各地造诣比较高的画家十分关注。刘祖鹏在水墨运用方面特别有特色。他的一些水墨精品带给人艺术上的享受,有一种似诗似梦的幻觉。刘祖鹏尽管不是美院科班出身,可能正由于此,他的画有一股原创的无拘无束的生动,加之师承名师曾宓,使刘祖鹏的画有整个中国画传统的渊源。他的画,反映水乡、湿地,水墨映辉,达到如梦如幻的境界。另外,他的画重视用中国画的意趣来展现,一方面从传统吸收米氏云山的精华,使画面更有笔墨意趣;另一方面又从他老师曾宓那里学来宿墨的技巧,墨法的运用有青出于蓝的地方。如池塘、水鸭,他将水光、笔墨、情趣,融洽得如此巧妙、迷醉,说实话,这需要灵气。我们现在谈论一个一流画家的水平,既要整体看,也要看他高端的作品,如果从这个角度衡量刘祖鹏,值得我们从学术的角度去关注他。 绘画也同参禅,有三种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我以为第一种境界是自然的图像;第二种是超脱自然图像,追求笔墨韵味,作品有意境。最值得让我们推崇的是第三种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心画”。刘祖鹏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一些精品,达到了第三种“见山还是山”的“心画境界”。如他的手卷鸭子,真是又有气势,又有韵味,简洁、概括、生动,达到中国画传神境界。”

    另一位接着说:“刘祖鹏的国画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刘祖鹏扎根湖州水乡沃土,包括诞生过赵孟頫、吴昌硕、沈尹默等众多书画大家的深厚的湖州文化渊源和生活现实。同时,刘祖鹏深得海派文化的蒙养,兼备了传统笔墨和现代意识,诗情地表现了新时代的“吴兴清远”。其水法的运用,朦胧迷离,满纸氤氲,通体空明,返虚入浑,洗出了一片江南的灵静和温润,有如江南的越剧,江南的丝竹,刘祖鹏的作品有一种吴越之美,给人感悟尤深。”

    刘祖鹏,我是认识的,画作当然也是好的,但是经这两位大师一说,我到不敢我说认识了。因为太十全十美了,太大画家了,别人反而到不敢去靠近他了。我个人认为,这些评论家都没说真话,这是一;第二,刘老师的画,也不可能就没一点毛病了?第三,既然他们评价得那第高,那么以一万元一平方尺的卖出价,他们二位要不要?伍千元也行啊!第四,这些行话,用在江南随便的一个画家的作品上都可!比如:就换上仲敬干这三个普通的汉字吧,那些滥词也保证管用的:“打开仲敬干的作品真是水墨淋漓,满纸氤氲啊!”,可不可?

    实际上,研讨会里得不到所谓专家的真言,这不是好事。扁鹊为齐桓公治病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总之,这是我不想参加研讨会的主因之一。研讨会上不能真心去研讨问题,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象这样的研讨,还有什么质量和分量可言?“大话”、“空话”、“套话”、“鬼话”、“胡话”满天飞,已是时下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了。

    在我的理想中,研讨会应是这样子的,比方说,在研讨仲敬干的作品时(还是自我为例吧),可作这样的发言:仲敬干的作品,与同时代同年龄的画家相比,可能没问题,但是如果不努力,不在“造景”、“构图”上寻求突破,那么就很难在中国画的创作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机会。因为中国的画家实在是太多了,能这画这种画的画家也遍地都是,所以我提出“造景”的问题,就是在作品的意境上,能胜出自己和他人,从而展示其独到的一面;诸如象“运笔”、“着色”、“笔法”上我以为不是问题。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就是眼下,眼下就是要多学,多学而后自然就会在心中形成自家的意境及笔墨理念来。

    假如作这样的发言,就很难运用到别的画家头上去。因为一是指同年龄了,二是“造景”问题,三是大实话,没有空子可钻了。

    什么时候,研讨会也能象医生会诊一样就好了。对症下药,准比瞒天过海好吧!如是。

 

2010年8月14日晨酷暑中草就三象画廊阿甘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