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诚信遗产
《瞭望》:其实,中国自古不缺诚信,在这个问题上留下了丰富的道德遗产。
周孝正: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一个民族不讲“诚信”是站不住脚的。
在《论语·颜回》中就有一段说明孔子对“信”特别重视的话: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三者而已。”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难免一死,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生存。”
我认为,孔子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已说到了极致。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
《瞭望》:当前,西方的诚信建设相对发展得比较好,东西方在社会诚信的发展上有什么区别?如何借鉴这些国家好的做法?
周孝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权力集权的问题。基本做到权力到了哪里,监督就到了哪里。钱花在哪里,审计就到哪里,政府权力得到了比较好的制衡。
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舆论的监督,是最关键的环节。在目前中国,舆论监督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正因为如此,直接导致了有些地方政务诚信的缺失,也对商务诚信、个人诚信产生不良影响。
美国学者福山也认为,东方与西方在诚信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西方的诚信是靠很多法律规则、制度和宗教信仰,而东方则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如果只靠人际关系去维持信任,已变得很不可靠了。
重建诚信中国
《瞭望》:对于中国社会诚信建设,需要从哪几方面重建?如何化解这场危机?
周孝正:对于中国社会诚信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建。
在政务诚信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党的建设,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建设,具体而言就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建设,尤其要防止公职人员的渎职行为。所谓先进性,“三个代表”已作了非常好的表述,关键是要落实。
在商务诚信方面,加强商业监管,严惩假冒伪劣产品,提高行业诚信。特别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地产、食品、药品行业,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杜绝商业欺诈行为。特别是对虚假广告以及商场和超市促销欺骗行为,要严加打击。
在个人诚信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民间社团组织,培植社会舆论力量。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塑造和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社会力量的培育,抵制市场不诚信行为,有效防止欺骗现象的发生。
要尽快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加大个人失信成本。比如,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全面记录和高效传递信用信息,通过拒绝交易形成全社会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机制,也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