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主办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10月14日在京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仲呈祥、张庆善、王次炤、潘公凯、刘梦溪、田青等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参加研讨。座谈会由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主持。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文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综合文化国力大幅度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面对艺术教育和科研领域的现实,于今年3月将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升格为学科门类,为艺术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为艺术学科的全面深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学术体制。此次座谈会正是为了贯彻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谋划新形势下推动艺术繁荣的宏观思路,努力开创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和中外艺术交流新局面。
蔡武在讲话中指出,当前,艺术生活越来越丰富,艺术领域越来越广阔,艺术人才越来越紧缺,这对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提出了更高而且更紧迫的要求。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使艺术教育渠道更加广阔,有利于艺术教育朝着体系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大踏步前进,有利于改善人才结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合理设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急需的前沿专业;学科外延拓展带来学术空间的扩容,艺术研究对象更加丰富,学科边际性、交叉性和前沿性更加凸显;学科意识增强带来艺术创作、艺术生产和艺术管理的积极连动效应,艺术基础理论更加坚实,艺术批评更加活跃,理论与实践在新形势下的良性互动必将极大地解放艺术生产力。
蔡武指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格局中,文化部门不仅承担着繁重的艺术生产、艺术管理和艺术科研任务,而且也承担着繁重的艺术社会教育、艺术职业教育和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培养任务;不仅是艺术教育的承担者,而且也是艺术教育的最大受益领域;不仅会带来某些协调管理环节的直接变化,而且会带来艺术生产力更大解放的深刻社会影响。面对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动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知难而上,攻坚克难,取得艺术学学科升格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艺术创作的全面丰收。要充分提高认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高度来看待学科升格;要切实制定措施,把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总体安排分解为切实有效的各项具体工作抓手;要尊重艺术规律,求真务实,统筹兼顾,务必努力做到高层次专门人才与职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双向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智慧与西方艺术知识背景互为补充,艺术理论成果与艺术实践成果相得益彰,专家学者的热情与广大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共同发力,务必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艺术理论建设与解决现实问题的高度统一。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如何继续深化艺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完整建构艺术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如何加强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服务的机制建设及学术建设,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好的服务”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座谈。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副司长王丰参加了座谈会。
附:艺术学学科建设简要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并拟定了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目录。
1997年,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办进行学科目录调整,在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下面,设立了8个二级学科,
包括:艺术学(即艺术史论)、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设计艺术学。
2011年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
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