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关爱和:高校要勇担新文化建设的重任——中国缩影的现代表达系列二
中国社会科学网 梁卫国 2012-01-17 11:28:1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核心提示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河南省建设两所国内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河南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作为对河南省、乃至我国中原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大学,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嘉宾简介】关爱和,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南县。他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1项,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军人物之一。主要代表著作有《“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悲壮的沉落》等。

 

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成社会焦点

  记 者:高等教育是河南人民心中的痛。比如中西部地区的985高校一共有14所,但是河南一所都没有。请问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是什么?

  关爱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顺利转变,为国家培养造就了千千万万个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这成为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希望。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无不是有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作支撑。再看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比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沿渤海湾地区,也都有实力雄厚的高等教育作基础。历史实践证明,这是基本的社会发展规律。也正因为如此,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远大发展目标。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省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无可回避的是,与国内其他地区高等教育相比,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从历史上看,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布局,在1950年代的高等院校调整中,按照建国初设置的六大行政区来相对协调、均衡布局高等教育资源,后来六大行政区取消之后,1950年代高等教育布局基本完成,并成为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布局的基本格局,那么各省区之间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协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下来。从国家政策上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战略,在资源布局、政策执行中,都以效率为先,把公平放在其次的地位。所以,在建设211工程的时候,提出了一省一校的原则,河南省尽管有一亿人口,也只能有一所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结果是,几十年来,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协调、不公平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科学解决。

  党的十七大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按省区布局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河南省享受到的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记 者: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满足一亿多河南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必须大力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事业。能否请您详细谈谈这个问题。

  关爱和:河南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作为对河南省、乃至我国中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大学,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现代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些人才从哪里来,是由现代高水平大学培养的。没有现代化的高水平大学,就不可能造就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其次,现代大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担负着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胡锦涛同志指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发展目标。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第三,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系统阐述了大学的文化建设功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力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今后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高等学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发挥大学的文化功能,是今后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将符合条件的高校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具体要求。我们期望国家有关部委协调落实这一点。作为对中华文明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原地区来说,对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人民来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河南省建设两所国内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应该在重点人才引进、经费投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重点试验室建设、博士培养指标等方面,积极给予一系列的政策倾斜,使这两所大学早日进入国内一流高校。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现代大学因为吸纳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社会发展的智囊,还是引领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拥有一亿多人口的中原经济区内,目前河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足,高水平大学不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积极建设若干所办学质量高、实力强、有竞争力的大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智力保证、技术保证。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与办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整体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目前还没有一所国内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较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尽管在今年取得了零的突破,可是与周边其他省区差距较大;博士招生能力虽然得到提升(在2011年我省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大幅度攀升),可是国家指令政策下的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给河南大学的太少,造成我们有能力招生却没有指标的尴尬局面。全面提高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这一落后现状。国家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到区域布局之间的协调性、公平性,向河南高等教育倾斜。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没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等学校,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过去长期主要依靠省财政投入,缺乏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整体投入相对不足,表现在生均拨款太低,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欠账太多,与江苏、湖北、陕西等省区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差距较大。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河南省作为教育大省,每年高考人数众多,广大人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要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采取扩招政策。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只有贷款建设新校区,这种负债经营造成我省高等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没有经费的有力支撑,没有足够的投入,要想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引进和留住人才,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加大对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总量的4%的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今后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缩小与周边省份高等教育差距、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河南省整体教育事业内部协调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必须进一步加大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给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化的大学制度,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大学内部,完善管理机制和体制,建立大学章程,尊重学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化学术权力,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突出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现代大学组织的优秀文化氛围。

  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还要积极发挥百年老校河南大学的引领带动作用。河南大学建于1912年,明年将迎来百岁华诞。建国前的河南大学曾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立大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建国后,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被分解。当时的农学院搬迁到郑州,发展成为今天的河南农业大学;当时的医学院搬迁到郑州,发展成为后来的河南医科大学,后来与他校合并成为今天的郑州大学;当时的理学院搬迁到新乡,发展成为今天的河南师范大学。可以说,河南大学为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纵观近百年河南发展的历史,河南大学与河南省近百年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天的河南大学,发展势头迅猛,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教育部实现省部共建,学校发展进入了新的台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大学将会继续发挥自身的影响和作用,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担负起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记 者: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并不是文化强省,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关爱和:2004年,河南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2006年,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任务,摆在了与建设经济强省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8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分两步走,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发展的战略构想。到2010年为第一步,2011年到2020年为第二步。基本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7%左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成为区域性文化中心之一。最近,《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又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过去几年来,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精心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实施,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取得突出成效。

  记 者: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步伐中应该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能否就这个问题具体谈下。

  关爱和:好的。第一,积极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利用我省高校的历史学、文学、考古学、建筑学等学科优势,针对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几大古都进行科学文化研究,挖掘整理古都历史、文化,挖掘整理曾经出现在中原大地上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研究。利用大学里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科研人员优势,开展与中原有关的中华姓氏、文字演变历史、轩辕黄帝故里等文化资源优势研究。依托大学国际化优势,通过派出留学生、访问学者、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访专家学者的国际合作交流优势,将中原文化宣传推介到世界各地,不断扩大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提高影响力。

  第二,积极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建设优秀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加强文化学科建设,打造一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以学科为平台,开展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传播、人才培养和新文化的创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所有学科专业的大学生,突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训练,加强中国历史、中国古典优秀文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出具有现代国际眼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和懂得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认同的综合性现代化创新型人才。中华文化是未来我们培养造就人才的灵魂所在,没有中华文化的认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就是失败的。所以,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优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不断推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依托高等学校人才优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通过电影、戏曲、小说、书法、绘画等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积极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大学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市场,是繁荣文化市场的重要力量。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讲,大学在出版、期刊、动漫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媒体娱乐行业,都可以大有作为。尤其是大学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既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还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消费的角度讲,大学师生是拉动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做好大学的文化消费工作,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功效,传播了优秀文化,培养了文化素养高的优秀人才,拉动了文化产业市场。

  第四,积极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文化建设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挖掘传承中原优秀文化,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大学拥有一批优秀文化建设者,同时还是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的基地。首先,我们培养的现代化人才,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文化道德品质的文明人,熟悉自己民族历史、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我们应该在一些文化产业、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方面,大力培养一批从事文化产业生产、制造和研发的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抓紧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第三,要积极扶植和培养一批中原文化高层次领军人物,在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中和文化名家工程中,占据一席之地,以中原文化为研究对象积极申报国家重大文化项目、重大文化类课题研究,推出一批可以传世的重大精品中原文化研究成果。

  积极建设现代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记 者: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复兴的伟大发展目标。请问我们如何挖掘中原文化底蕴,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关爱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塑造中原人文精神。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挖掘中原文化工作。

  首先,要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队伍。既有领军挂帅大师级人物,又有庞大的群众队伍。抓队伍建设、人才建设,这是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的关键。

  其次,要打造一批具有中原文化烙印、中原文化品质的文化精品,在电视连续剧、长篇小说、戏曲等传统文学艺术领域,力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依靠突出中原文化特色的重大文学艺术作品的成功,在国内外打造文学艺术“豫军”形象。比如,把传统的中原神话和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搬上荧屏,这里面应该有很多文章可做。象愚公移山、洛神赋、清明上河图、桃花扇等等,都可以生产出文化产品。

  第三,要突出古都、古城、古镇文化建设。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拥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占半壁江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古都文化开发优势。围绕中原古都旅游、古都历史文化宣传、古都新貌开发做好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应用,继续办好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链。除去公认的四大古都之外,河南的商丘、南阳等历史文化名城,朱仙镇、陈桥驿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镇,相国寺、少林寺等一批名刹古寺,云台山、尧山、小浪底、三门峡等一批著名山水风景,都可资开发利用。

  第四,要突出名山大川文化开发。黄河、淮河、伊洛河,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等著名山水,都具有巨大开发利用潜质,围绕这些名山大川做文化旅游开发,开发挖掘这些河流的传说故事、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形成新的文化产业聚集地,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

  第五,围绕开封的包公祠、开封府挖掘整理古代的清官文化;围绕南阳汉墓、永城汉墓挖掘整理汉文化旅游胜地;围绕龙门石窟、白马寺、相国寺等一大批名刹寺院挖掘整理中原佛教文化;围绕中岳庙、延庆观等一些道观挖掘整理中原道家文化;围绕少林武术、陈家沟太极拳挖掘整理中原功夫文化。

  总之,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在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挖掘整理传统中原文化的优势和深厚底蕴,积极建设具有现代气派、符合中原地区特点、可以走向世界的新文化,是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河南高等学校要勇于担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有所为,不断推出新成果,成为新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记者手记】

  文化的力量

  春节来临,不用动员,大家在用不同方式做着同一件事情:通过乘飞机、坐火车、开汽车、开摩托车、开拖拉机、骑自行车甚至迈开双脚,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回家。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春节就要全家团圆。

  这样一种统一的行动,不用号召,不用法律规定,为什么可以成为一种自觉?这背后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然。这种对春节普遍认同的观念和方式就是文化。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因此各国的思维也不同。

  不同的文化思维,导致各个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美国的文化是做大,全球500强公司美国占200多家;德国文化严谨,精益求精,所以精密制造世界第一;日本由于资源贫乏,岛国文化,擅长精打细算,其产品成本最小,最节能节约;法国文化时尚浪漫,香水最为世界认同,时尚产业最发达。

  关爱和说,中华文化是未来我们培养造就人才的灵魂所在,没有中华文化的认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就是失败的。记者对此观点表示认同。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