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把窗口单位打造成为民服务窗口,文化部发挥自身优势,采用分层面、分类别、分对象、分载体的“四分法”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发展服务民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分层面,两级行政机构同抓共管。将文化系统分为文化部直属机关和全国文化系统两个层面,各窗口单位分别依照《关于在文化部直属机关窗口单位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国文化系统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开展常规活动;同时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活动方式,通过示范区(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送戏下乡、演出季、展演、展览等平台开展跨层面主题联创。
分类别,三种窗口单位整体推进。将文化行业窗口单位分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机关窗口、公益性窗口、演出性窗口三类,根据各自职责提供贴近实际、适应需要的服务。按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率地市级达到99%,区县级达90%;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年资源建设总量达28.4TB,服务1.6亿人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服务单位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起点,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如国家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455万人次,处理咨询40余万件,开办公益性讲座132场,展览53场。各艺术院团创作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深化服务观众的频度和力度,开展“红色经典巡演”等活动,部属9个院团全年共演出2929场,为各地群众提供精美艺术大餐。
分对象,四类群体获得重点服务。在公共文化容易覆盖的城市居民之外,把文化惠民工程向农村群众、边疆地区群众、农民工、儿童与大学生倾斜,提高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和普惠性。增强服务农村群众的力度,开展“三下乡”、“春平爱心行动”等公益演出,组织书画捐赠、送春联年画、设立扶贫资金等活动。全年三下乡演出91场,观众30余万人次。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等活动,通过“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形式,13个志愿团800多名志愿者行程10万余公里,为8个边疆民族省(区)提供演出和讲座160多场次、培训200余人、展览180多天。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我们的节日”农民工专场演出和“温暖之春”农民工春节晚会。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乡村建立基层联系点,与农民“结穷亲”,变“走基层”为“在基层”,“三下乡”为“常下乡”。增加儿童题材的文化产品供给,举办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等专项演出活动。戏剧节历时42天,演出剧目39部、215场,观众15万人次,是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场次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儿童戏剧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陶冶在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全年进校园演出195场、观众40余万人次。
分载体,四个抓手构筑长效机制。以中心工作为载体,构筑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双推进机制。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作为文化系统窗口单位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系统性工作,与主体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不断提高创先争优水平。以学习典型为载体,建立典型推动的长效机制。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编印《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弘扬杨善洲精神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学习杨善洲活动集锦》读本万余册在文化系统内发放。开展向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宣传我部已故离休干部贺高洁同志先进事迹,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以作风建设为载体,构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长效机制。召开全国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以党风促政风、行风,推进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争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窗口部门和行业。以党建在线为载体,搭建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办好党建在线“创先争优”专栏,及时反映全国文化系统窗口单位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宣传好经验与好做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国文化系统深入推进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