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驻吉林记者常雅维报道:在日前闭幕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吉林省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签约15个、总投资额达350亿元;近年来,吉林文化产业增加值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超过全省GDP增速,成为吉林这个工农业大省的一大新亮点……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吉林成长起一批叫得响的文化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
重点文化企业快速壮大
记者在吉视传媒用户体验中心看到,由数不清的屏幕组成的电视墙呈现出多功能高清效果,节目点播、家庭娱乐、可视电话、在线交易、电视上网等所有功能和数字资源,吉林省的终端用户都可以足不出户在一台电视上享受到。
据介绍,提供这些便捷功能和服务的吉视传媒股份公司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后,于今年2月上市,融资额达到了19.6亿元。“今年还要扩大平台建设,增加职场充电、中小学同步授课等许多项目,将达到45000小时在线存储、每天更新80小时时长的视频内容。”吉视传媒副总经理王力波表示。
而同样作为文化体制改革先行者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在经历改革初期的阵痛后,正在成长为全国电影创作、生产的重头团队。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颜阳告诉记者,长影的影片生产由改革前每年三四部上升到现在每年近百部。目前,由长影领衔出品、投资1.3亿元,由周润发、刘亦菲、玉木宏等多位电影明星加盟出演的影片《铜雀台》,已基本完成后期制作,计划今年9月在全球上映。
据了解,去年长影在海南建设的影视主题公园,目前正在为自有影院发行体系布线。今年初,长影第一家五星级影院已在吉林省松原市正式运营,还将有3至4家影院在今年底陆续建成。同时,对长影老厂区进行修复后建设的长影电影艺术馆也将开馆。长影世纪城电影主题公园二期项目“华夏翱翔”正在建设之中,也将于今年正式营业。
吉林出版集团改革后,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进上市。其旗下一般图书在全国出版单位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位,期刊《演讲与口才》最高发行量达到113万份,《意林》仅用7年时间就成长为“中国励志第一刊”、月发行量突破200万册,《杂文选刊》、《幽默与笑话》、《做人与处世》等期刊也都拥有稳固的读者群,很受市场欢迎。
国有、民营企业同步发展
吉林的文化体制改革助推文化企业走市场,形成了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现在每晚7点30分演出开场,吉林省长春市民营的东北风剧院都座无虚席,舒适的座椅、现代化的装潢和舞台设备,成为人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休息的好地方。“许多外地人来长春,专门要看我们的演出。”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董事长马普安自豪地告诉记者。据他介绍,艺术团仅长春就有4个这样的剧场,外地还有许多连锁机构。
“民办公助”是吉林文化改革的又一项措施。记者在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了解到,科技园一期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由一所民办大学校园改建而成;二期规划面积26.8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该科技园董事长孙爱东说,园区全部由民营资本兴建,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支持。建成后园区功能分区合理、配套设施齐全。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将吸引文化类企业1200户,吸纳5万人就业,打造成产值达百亿元级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以目前坐落于科技园区的吉林动漫集团为例,该集团由16家成员企业组成,已建成的吉林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二维无纸、三维动画、动作捕捉、集群渲染、数字音像、手机动漫等10个技术中心,可以为吉林省内外动漫企业提供一流技术服务。
“吉林动漫集团是国内首家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广泛参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搭建起来的文化企业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成果。”吉林省动漫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舟贤说。
打造支柱性产业
谈及吉林文化产业缘何快速发展,吉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姜凤国说:“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提速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吉林省文化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吉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佟德军介绍,吉林省下一步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将放在打造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上,大力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推动其在主板上市,同时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商业街区;推动动漫、汽车、影视、创意、出版、印刷、松花石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十二五”时期,吉林将重点谋划实施100个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约50个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基地聚集,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以上,成为吉林新的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