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专题不显示
孙振华:走向世界和寻找中国
来源: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2008-10-13 15:11:4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刘永刚十分令人称道的一点,在于他摆脱了狭隘民族观的限制,将八斯巴文、蒙古文、和汉篆融为一炉,在艺术创作中,自觉体现了中华文化大家庭的整体观和民族资源方面的多样性。

  这是一种方法上有突破。刘永刚在这个雕塑系列中,体现了一种值得肯定的方向,即把多民族的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他的这种对待民族传统的新的思维方式,是特别具有当代性的;它的现实意义表现在,将有力地匡正在吸收民族传统资源过程的某些认识上的局限和偏差。

  同样是发现中国,刘永刚的思路和方法有着明显的突破,他切入点,他的语言方式以及他的方法论,为建构中国式的雕塑文化体系做出了他个人的努力。

  四

  在雕塑艺术上,刘永刚的《爱拥》系列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突出了中国雕塑强调线条的传统。

  线条,不仅是中国绘画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还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中国雕塑在这一点上与西方雕塑相比,显得非常突出。中国古代优秀的雕塑作品几乎都体现了强调线条运用的特点,而西方的雕塑则更重体积、团块。

  刘永刚雕塑的图式来源主要是中华民族的文字,而文字是线造型的,即使将文字转为立体,这种立体的文字仍然保持了线性的特征,所以,刘永刚《爱拥》系列雕塑因此而具有十分突出的中国雕塑的民族特色。

  第二,较好地解决了文字立体化所产生的“面面观”的问题。

  雕塑艺术与绘画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作面面观。线造型的文字转化为立体雕塑,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如何做到正面、侧面、反面等不同角度都具有观赏性。在这个问题上,刘永刚进行了很多尝试,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文字造型的侧面,《爱拥》系列既有大的统一,又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生硬的,而是通过优美的曲线进行的,当然,这种自由度的获得,也与他不拘泥于文字的造型,而是调动造型艺术本身的形式感和韵律感有关。

  第三,《爱拥》系列雕塑具有较强的空间适应性。

  刘永刚的这一组《爱拥》雕塑,既可以作为展厅内艺术性的雕塑成规模地展示;同时还可以单独作为户外雕塑,与具体的环境、建筑产生联系;它们还可以大批量地放置在空旷的户外,产生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它们甚至还可以开发为小型礼品,小型纪念品。这种造型的雕塑,只要加工工艺的效果能跟上,其空间使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第四,《爱拥》系列雕塑还具有很强的在材料、造型上的延展性。

  从刘永刚正在进行的新的探索来看,《爱拥》系列只是一个部分,一个阶段。作为以文字为图式来源的雕塑创作,它们还有很强的延展性,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这种延展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上的延展性;二是造型上的延展性。在材料上,目前基本以石为主,从现有的作品看,石头的类别不同,加工工艺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刘永刚的这些作品还可以进行各种材料的试验,例如木头、金属等等。相信将来如果进行不同的材料试验,将会给这些作品增添新的魅力。

  在造型方面,由于文字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以及作者的造型和想象能力,在文字的形体上应该还有足够的拓展空间。目前作者最新的一批造型就反映了这个特点。我们相信,只要作者继续努力,一定会为中国雕塑贡献出一系列成功的作品,一种全新的雕塑图式。

  孙振华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雕塑院院长。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