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粮票:见证中国历史的藏品 现存珍品不计其数(图)
来源:京华时报 2008-10-14 09:09:2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全国通用粮票(1955年版)

·把收藏当成乐趣的收藏大家们

 

    ■口述人:蔡援朝

    ■身份:收藏家


    我于1951年出生在北京。和那个时代许多同龄人一样,我小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的口粮很少,粮票和肉票就成了命根子。

    记得那时候,我有时会去粮店帮忙领粮票。那时,每家都按照严格的配给制度领取口粮和肉。我记得家里一个月才能领半斤肉票,平均到人头上,每人每天连一两肉都吃不到,顿顿都是杂粮,所谓的菜就是用盐水煮一下。那时家里有个小窍门,可以暂时缓解一下难关。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小的合作社,合作社的女售货员和我家人是朋友。她有时会偷偷地通知我们,下班的时候去店里一趟。有时过去后,女售货员就会卖给我们一些没有一点肉的大骨头。这种大骨头在当时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宝贝。买回家后,父母把骨头洗净敲开,用里面的骨髓熬白菜汤,这可是那时难得的美味。

    我小时候迷上了集邮,但是从来没想过收集粮票。那时粮票代表着一家的口粮,精打细算用还来不及,根本留存不下来。那时北京的粮票是按月发放,1月份的粮票到2月份就不能用了。所以,那个时候家里偶尔有粮票留下来,也是因为将粮票藏在哪本书或杂志里忘记了,发现时粮票已过期,才可能保存下来。

    1971年,我插队去了内蒙古牧区,暂时告别了粮票。可能因为牧区人口少,并且以肉食为主,不用粮票。但是每个月的口粮仍然定量用粮本领取。1975年我去西安上大学,再次接触到粮票。我记得那个时候,粮食仍然很紧张,发下来的粮票中粗粮居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