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宣纸即笔墨 “边缘画家”仇德树:打造裂变艺术(图)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王威斯 2008-10-22 10:02:3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作为中国当代水墨表现方式最早期的拓展者,仇德树称自己是“边缘画家”。昨天,这位“边缘画家”在位于雍和宫北侧东滨河路3号院水墨雍和艺术空间举办了他在北京的首次个展,让我们看到一个超越了中国水墨的传统性,进入了一个崭新领域的新艺术形态——裂变艺术。

    宣纸即笔墨

    在上海艺术圈,仇德树是一位具有哲理思考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很另类,面世至今争议不断。因为他的水墨画完全颠覆了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在水墨雍和艺术空间里,我们看到仇德树的“裂变”系列作品呈现了高山大川的雄伟静穆,也展现了画家内心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但这些水墨氤氲的画作都不是用笔画的,而是他用手撕出来的。他抛弃了被大多数国画家视为“生命”的笔墨程式,用撕裂宣纸的手法来构建图形。他的这种“另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画家群体寻求突破、寻求未来的艺术追求。

    1979年,一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在悄悄地酝酿着。长期以来在中国美术界所谓“主题先行、讲述故事、宣传思想”的统一格式被打破了,艺术家们开始探求各自的艺术方向。仇德树无疑是那个萌芽时代的先锋人物。

    那时,由仇德树发起经11名青年艺术家集体倡导、组织的艺术团体“草草画社”在上海成立。这个社团的成立标志着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家“结社”传统在被中断后的重新开始,仇德树提出的“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的观点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同,并成为当时美术界同仁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也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精神,使他的艺术超越了中国画的传统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从而确立了一个新的艺术形态——裂变艺术。

    这是一种边构画、边撕裂、边整合、边装裱的一气呵成的绘画方法,通过在宣纸上撕、磨、擦、雕等技法,使宣纸的材质获得了美妙的展现。从构图形式上创造了一种天然成趣、变化自由的绘画线条——裂纹。从色彩上改变了上色的次序,所有的色彩都作为底色,事先准备好并通过对上层宣纸的撕裂、雕磨透露的。

    这是他早在1982年就发现的表达方式,灵感来自于石板裂缝。一次在工作室后面一座废弃的花园里散步,偶然间斑驳沧桑的石面上复杂而细密的纹路让他凝神关注,由此想到了将宣纸撕裂。他发现,浸过水的宣纸撕裂后,会出现毛边,这种自然形成的肌理有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于是他结合自己对传统中国画的传承和现代水墨的实验,创造出难以模仿的“裂变”风格作品。

    这种裂变艺术彻底打破了“笔墨是中国画生命”的传统,改变宣纸的被动性和辅助地位,使它的白晰、细腻、柔韧、半透明、渗水性等特质成为展现艺术魅力的一种方式。站在他作品前,几乎都感同身受地被作品内部生发出的那种宁静、然而强大无比的力量所震慑,它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伟大与永恒。他的“裂变”画系透露出强烈的对我们所处时代的忧患意识。正如仇德树所说,裂变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人类生存环境及每个人的内心。“我希望通过裂变,表达自己对人类与环境的担忧,传达居安思危的呼唤。”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