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春:目前我们正在筹备在这个月中旬展出的“十九世纪欧洲风情及沙龙名画”,我们将多方尝试挖掘题材,用上乘的作品刺激行市。今年我们活动频繁,前后举办了十多位画家的展览和两场在业界颇有影响的艺术品拍卖会,并创造了陈逸飞华南地区油画拍卖最高成交纪录;接下来即将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我们还将推出陈逸飞的《仕女》,期望能够再创佳绩。在这个时世,有人会观望,但我还是把它看成机会。
林伟文:现在市场呈“两极分化”状态,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所以我觉得在画廊经营本身,“保真”经营、坚挺名家的艺术品是不错的选择,这会让画廊越走越好。另外,画廊在推广画家的时候,切忌加入过多的水分。
何向民:不同领域的市场以及资金面都是相连的,当其他领域投资紧缩时,投资者也许就会把更多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所以,我同意现在是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好时机。在逆市中,我们更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买家入市应注重“买画并买人”
广州日报:既然大家认为这是个入市的好时机,面对踌躇的买家们,各位有什么建议?
海生:相对其他投资来说,购买艺术品没有管理费等其他费用,而且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现在大家都在观望,都想“抄底”,但其实是很难抓到底部的。我觉得买家们现在就可以谨慎入市了,在选择投资的时候要科学分析“买画”与“买人”的关系,尤其是现在处于这个低迷市道,“买人”显得相当重要,要看准画家的升值潜力、学术水平、画品和人品、背景与修养等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买人”方面属于比较稳妥的长期投资;但“买画”也是“硬币的两面”之一,与“买人”形成二元对立,画作的艺术水准高低直接决定着画家的市场走向。“买人”与“买画”要结合起来看,我想提醒有意入市的人,艺术品不是产品,不能只认“牌子”(画家),还是要关注具体作品的水平,一些“好人好作”,只要价位合适,只要你有勇气,现在更是“该出手”的时候。
林映春:这是个收获的好机会,我建议大家,想要买“好东西”最好在画展上直接购买,一来可以保真,二来升值潜力大,最重要的是相对于拍卖会,画展上可供选择的作品较多。
何向民:现在由于大家投资的信心不足,所以我们可以以一个不太高的价位买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艺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减少了,可供选择的艺术品比金融海啸前多了。这对买家来说,值得多多把握。
市场淘汰的只是那些本来就可有可无的画家和作品
广州日报:据有关消息显示,一向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风向标”的苏富比,今年给出的信号似乎不太妙,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当代艺术的“疯狂时代”开始“终结”,甚至有人悲观地估计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可能要缩水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字画市场是否也在缩水?你们能否给投资者比较好的建议?
周炎德:综合今年的艺术品市场走向,我们仍然看到一、二线的画家始终坚挺,只有一些三线画家,本来就靠大环境“吹”起来的,没有真材实料,也就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建议投资者,如果买对名家,真的会越买越赚,但是买艺术品最怕买到假货,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的、信誉度较高的地方购买。而作为本土收藏家,建议对岭南名家的作品多一些关注,因为你会比较容易了解画家,不至于好高骛远。
何伟才:举个例子,花鸟画领军人物之一周彦生的作品早在1997年市场上每平方尺才一百元,而如今市场上已流通到每平方尺2万元,在十年多的过程中大约上升了两百倍,这对于艺术收藏界的人和市场信心无疑是非常乐观的。年轻画家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现在市场上流通活跃的主流大部分是功成名就的画家。中国画家至少有上百万人,而能走市场的也有几万人,在这么多画家中,被认可的也就几百人。极个别画家靠哗众取宠、以丑为美或没有思想地去创作,在美术史上是站不住脚的,也谈不上什么市场。前些年“突然产生”了一些年轻的当代画家,在国外市场动不动成交千万,如今也遭到了市场现实的冷落。这类画家的失落对国内市场还是有些影响的,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艺术市场真的受到莫大打击。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未被学术界认可的画家和作品,他们的名字也不在中国百名成名画家的行列。相反,许多行家却认为现在是收藏家大量收藏的最佳时机,前提是更加审慎和理智,所以许多有水平、艺术含金量高的名家作品成交都表现理想。市场淘汰的只是那些无关紧要、本来就可有可无的画家和作品。随着拍卖公司和新藏家的不断加入,市场上众多艺术家作品的升与贬,只有通过流通市场和时间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