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收藏评论家朱其
揭“天价做局”流程
今年5月以来,著名收藏评论家和策展人朱其在个人博客里发表文章,断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朱其说:“天价做局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找到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其每件作品的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3年协议,每年40张画,3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元到50万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30万元的画拍价标到100多万元,两年后再标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一张。没人买怎么办?炒家会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而今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朱其的危机论。
流失之患:1天查获走私文物15512件
《文物黑皮书》采用文字白描加插隐拍照片的纪实方法,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记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北京一家文物鉴定公司的老板就直言不讳地对我说:“现在从事文物买卖的回报已经远远超过了贩卖毒品和军火,而且安全、体面、文雅!你要是搞到一件大器,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万甚至几个亿,相当于贩卖上吨重的毒品,更何况要卖掉一吨毒品,得要以掉多少颗脑袋为代价呀?”
吴树告诉记者:“在中国文物这摊浑水中,中国的珍稀文物正悄悄地流失海外,1天,仅4海关,仅5%抽检率,查获走私文物15512件,文物以这样的速度不断流失,我们禁不住要问,中国还是文物收藏大国吗?若干年后,我们想要看看祖先留下的文物,是不是要远涉重洋呢?”
高科技造假:顶级专家难断真伪
广州日报:您说收藏市场的黑无法用想象力来表达,暗访了如此长时间,您能概括一下中国收藏市场到底有多黑吗?
吴树:有多黑?反正至少要比我这本黑皮书的封面黑得多!它聚集了方方面面众多的社会能量——富人与穷人、金钱与权力等……希望决策者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加强管理、拨乱反正。
广州日报: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在暗访文物黑幕之前,您患了脑癌,您是如何写出这本书的?
吴树:本书的故事大部分为我的亲历,少数是发生在藏界朋友间的故事,极少数是查资料获得。怎么做到的很简单——头痛厉害时去潘家园、报国寺、古玩城等地闲逛、淘宝、交朋结友聊天,看专家鉴宝。头疼不那么剧烈时便整理访谈故事和文物鉴定方法、上网查阅资料、打电话核实资料的可信程度。化疗间歇期间编写写作大纲。直到癌细胞被打败后,再一鼓作气、写完全书……
广州日报:您在书中揭露了很多高科技文物造假的事情,您有亲自到过造假现场的吗?农民们制假到底有多牛?
吴树:这些详情书里面都有描述,都是真实的情节,虚幻了场景、化了名而已。我国有一位顶级陶瓷鉴定专家曾经在景德镇高仿基地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坦陈:若不是明知自己置身何处,也很难判断仿品的真伪。
广州日报:您书中的数据表明开放文物收藏以来,我国的收藏爱好者在不断地增长,作为爱好者,他们不可能如您一样能亲身经历和感受收藏的种种惊心的黑幕,对于收藏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吴树:有业内人士对我说:“一般古玩交易市场,老货不到千分之五。”有智者对我说:“只买对的,别买贵的!”
我想对读者朋友说:“多看、多学、多悟,少买、少听(故事)、少贪(占有欲)。万一上瘾了,又有闲钱,还是买一些眼下不能上拍卖场的高古瓷、高古玉。只要你买对了,一定能显现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