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文物市场有多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12-24 09:48:5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一组数字让吴树吃惊不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量,超过了国内馆藏文物的总和,中国博物馆现有的文物收藏总量,不足美国一家博物馆系统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文物,正在以这样的速度流失——某天,仅4个海关,仅5%的抽检率,就查获了走私文物15512件。

  吴树到香港中环的荷李活道和上环的摩罗街暗访,摸清了国宝外流的几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带工”,即随便找个往返香港内地的菜农,往菜担子中一放就轻松过关了。还有的通过邮件快递、装在箱板夹层、混在一模一样的工艺品里走私过关。

  几年的采访下来,吴树觉得这一路越走越黑。“文物市场这个黑洞深不见底啊。”他感叹道。

  “到底有多黑?”有人问他。

  吴树拍拍《谁在收藏中国》漆黑一片的的封面说:“比这黑皮书的黑皮肤还黑!”

  有人把中国的拍卖公司形容成“刚刚开屏的金孔雀”,吴树却说:“那是只黑乌鸦!”

  吴树就亲自参与了一场“左手卖给右手”的拍卖游戏。他说,许多拍卖公司知假拍假,甚至公然宣称,拍不了值钱的真东西,只拍“有卖相”的赝品。

  他收集了大量名人打假资料。

  画家韩美林曾直言:“北京有家拍卖公司卖了800多张‘韩美林’,全是假画,市场上流通的韩美林的画99%是假的。”

  拍卖会上,中国“画僧”史国良多次发现仿制他的假画,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建起个人网站,公开打假。

  70多岁的老画家杨红太,曾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当场指着赝品说:“这不是我的《打水姑娘》!”可拍卖公司态度模糊,就是不认错。

  89岁的吴冠中现在很少鉴定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艺术市场上,他的“假画太多了,忙不过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即使他鉴定是假的,造假者和拍卖行也得不到法律的追究,艺术品不保真,成了拍卖行的潜规则。

  一位收藏人以253万元拍得署名为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吴冠中看到此画后,气愤地在画上写下“这画非我所作,系伪作”,并签上名。

  “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啊。”吴树苦笑着说,“这假画本来一钱不值,可正因为有了吴老这话和签名,却让它成了重要的文物!”

  每次看到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遍地开花地热播“鉴宝”节目,吴树就愤愤地换台。他希望“国家整顿这些节目”,因为,这对文物保护来说,“是场灾难”。

  他解释说,电视误导了全民藏宝热,那些精彩的估价环节,误导了观众:似乎,一件宝物能卖多少钱,便决定了它的全部价值。

  只有看到主持人王刚,他才会放下遥控器,静静地坐着等着那一刻:王刚手持护宝锤,高高抬起,锤落声起:“去伪——存真”!赝品碎了!

  “那才叫痛快!”吴树坏坏地笑道。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