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美术展览馆更名为上海美术博物馆,这一次更名,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还有从注重展览到注重收藏与学术的性质上的转变。
然而,1980年代精神至上的价值取向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消失,1996年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分水岭,市场与精神的相互交错,相互蹂躏,艺术市场显然在这一场交锋中取得了无可比拟的胜利,迅猛发展,精神性迅速萎缩。
2000年,具有美术史的意义和转折意义的上海美术双年展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双年展,以其学术性、独特性开始打造中国当代艺术形象,如何获得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如何把中国艺术融入当代艺术成为上海双年展探讨的话题。当年双年展主题为“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首次由中外策划人组成策划小组,由策划小组推荐的外国艺术家是1990年代在国际艺术界很活跃的艺术家,代表了当代国际艺术潮流,并对当代文化问题有着积极的态度和敏锐的把握。策划小组推荐
女艺术家肖鲁一枪击中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
中国美术馆曾经不请自来的行为艺术
从1963年毛泽东为美术馆题写门楣时将“中央美术展览馆”改为“中国美术馆”确立它的国家美术馆性质起,这座仿古阁楼式建筑在45年的沉浮中树立了中国国立美术馆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89年的农历大年三十,中国现代艺术展选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做了多年的“柬埔寨图片展”、“古巴图片展览”和“越南图片展览”后,中国美术馆终于能办一些“不一样”的展览了。全国186位艺术家的297件作品被分别安排在中国美术馆一楼右边的展厅(观念和装置艺术)、整个二楼(理性绘画和生命之流)和三楼(新中国画和新学院)。美术馆对这个轰动一时的展览最生动的记载隐藏在一份罚款通知里:
“今年2月5日上午,‘中国现代艺术展’在本馆开幕。由于违反展出协议和美术馆明确规定,相继出现在广场上满地铺有展标的黑布,在男、女公用厕所挂上用红彩绸装饰的镜框内写着‘今天下午停水’的奖状,于馆内出现了三个身缠白布的人,一楼东厅有卖鱼、虾的,洗脚的,扔避孕套的,扔硬币的;二楼展厅有人坐地孵蛋。我馆当时向在场的主办单位负责人提出要求解决这些违反展出协议的问题,主办方却未能完全制止,不得已由美术馆将厕所内‘奖状’拿掉。约11时,在一楼东厅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参展作者开枪射击问题。致使公安部门采取封闭现场,停止售票的紧急措施。”
通知里描述的不请自来的行为艺术昭示了美术界在改革开放开始时的萌动。现代艺术家在1989年农历最后一天以当时人们还无法想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现代精神,希望国人在更开放的艺术形式面前大开眼界。但种种“破格”之举给中国美术馆带来了麻烦,女艺术家肖鲁一枪击中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之后唐宋又开一枪,“开枪事件”的直接后果是美术馆被迫关门4天。肖鲁回忆说:“做《对话》是为了情感,打枪也是为了情感,15年不说为了情感,今天说出来还是为了情感,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肖鲁说,打枪这件事,对自己只是一种郁闷情绪的发泄。可是枪响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两声枪响不仅成为新潮美术的谢幕礼,而且重新把前卫艺术推到边缘的境地,它的极端与激进已经越过了中国美术馆可以容忍的“临界点”。此后十余年间,前卫艺术再也没能进入官方美术馆的展厅。
不过幸运的是,人们开始思考美术到底是为了什么,中国美术馆的作用又是什么。从那时起,美术馆的工作开始走入正轨,并逐渐提供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在中国美术馆第四任馆长范迪安看来,美术馆就如同一家大型国企,在经济转型期遇到来自市场上不同成分经济实体的竞争及管理制度落后的双重挑战。近年来私人画廊的兴起和国外知名画廊的登陆标志着人们艺术上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美术馆曾经是最好的艺术品唯一的“归宿”,但现在在画廊和拍卖会上也开始出现顶级艺术品,“它们从历史和文化上还不能对我们构成冲击,但已经开始侵占我们的资源,干扰我们对观众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