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夏朝冠顶部装饰的珍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顺治皇帝御用东珠朝珠(故宫网站供图)
日久天长珍珠会“人老珠黄”
珍珠浑圆的形状和独特的光泽象征着纯洁、真诚、圆满,宗教界认为它能够唤起人们忠诚的信仰,普罗大众认为它能带来富贵康宁,达官显贵认为它代表权力、地位和财富。中国成语故事中的“珠圆玉润”、“掌上明珠”、“凡珠在蚌,如玉在璞”等词句中的“珠”所描述的都是珍珠。但是,随着光阴的流逝,珍珠往往会失去光泽,变得“人老珠黄”。
在“一后五皇”六大宝石中,珍珠是唯一的有机宝石,诞生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等软体动物体内。软体动物由于内分泌作用逐渐生成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而这些由大量微小文石晶体和有机质集合而成的珠粒层层生长,就形成了珍珠。
一般来说,如果孕育珍珠的贝类生长时间适度(一般2~4年),水体环境优越且贝类健康状况良好,那么诞下的珍珠光泽就强;相反,如果孕育珍珠的贝类生长时间过短或健康状况欠佳,分泌的珍珠质数量及质量都差,那么珍珠的光泽就差。科学研究表明:珍珠特有的晕彩,源自珍珠成分中的文石。文石属于斜方晶系,一般呈现斜方双锥晶类,其锥形的晶柱头会使光线发生色散,由此造成珍珠特有的光泽。
值得注意的是:文石是不稳定晶体,日久天长会因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比较容易地转变为成分相同但结构更为稳定的方解石。方解石属于三方晶系,晶体结构已经完全不同于文石,无法使入射光线发生色散,不能产生珍珠光泽。所以,珍珠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其中的文石就可能逐渐转变为方解石,从而逐渐消退或丧失其珍珠光泽。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老珠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