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宝石皇后 珍珠的前世今生(图)
来源:广州日报 吴聿立 2009-04-07 09:29:1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珍珠”词源妙趣横生

    一谈到宝石的名称,笔者就喜欢追根溯源,这或许是我的考古情结所致,当然珍珠也不例外。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得名于“海贝”或者“贝壳”的形状。其实,珍珠还有另外一个英文名字——Margarite,这是由古代波斯语衍生而来的,意思是“大海之子”,说明珍珠来自海洋贝类动物,闪耀着动人的光泽。而和红宝石、蓝宝石等不同的是,珍珠的中文名称自古以来就是“珍珠”,也叫“真珠”、“蚌珠”或“蠙珠”。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称珍珠为“蚌之阴精”,可谓一语破的。珍珠中的“珍”字在《说文·玉部》中的解释为“珍,宝也”,意指珠玉之类的宝物,引申为宝贵精美之物等。

    中国科学院王春云博士近年来在研究“珍珠”的古文字学时发现:“珍”的古文字形非常像孕育珍珠的贝类壳体的形态和结构,所以中文“珍珠”一词原来可以清楚地指示珍珠起源于贝类动物;同时从“珍,宝也”的文字释义也可以看出,珍珠在中国古代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寶”的甲骨文字形—— 中看出,因为“寶”字字形就像房子里有贝和玉。而这里的“贝”与其说是贝壳,还不如说是贝类动物壳体中所孕育的珍珠。因此,按照王博士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珍珠”之为“珍”,一如“珍珠”之为“寶”,无论是“珍”、“宝”还是“珍宝”,都表示古人对珍珠的宝重和偏爱——这仅是一家之言。

    从东西方有关珍珠的词源学和文字学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在河滩或海边觅食和生活时,或许就已发现了这种孕育在贝类动物壳体中的具有彩色晕光的珍珠,并深深地被珍珠的晶莹和瑰丽吸引。可能就是从遥远的古代开始,珍珠成了人类最喜爱的饰物之一,这种传统一直流传到21世纪的今天。 

    核心提示

    珍珠与名贵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并称“一后五皇”。珍珠是有机宝石,如果放置时间过长,组成物质会发生变化,从而逐渐消退或丧失其珍珠光泽,“人老珠黄”。

    珍珠被国际宝石界定为六月的生辰石和结婚30周年的纪念石,因为人们认为珍珠象征着人类系列美好的向往,如健康、纯洁、富裕、幸福和长寿。

    珍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高高在上,代表权力、地位和财富。然而,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推广,珍珠这位“皇后”逐渐走出“皇宫”,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