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南支孟氏简介
据绍兴诸暨孟氏谱载:公元1127年靖康亡难,宋哲宗孟皇后相力挽赵宋,命内侄孟子四十七代孙孟忠厚持懿旨迎康王赵构继帝位,称高宋,建元“建炎”。孟皇后同日撤帘,忠厚公扈驾南渡,功劳卓著,宋高宗感孟后恩,封孟后为隆佑太后,封忠厚公信安郡王,并上封赠孟氏五代为王。南宋孟氏,家族鼎盛,宋亡始衰。
忠厚公开基浙江,生有七子:
孟 充,字子若,仕中山大夫;
孟 嵩,字峤之,朝奉郎直秘阁特进;
孟 雍,字堯夫,朝奉郎直秘阁特进;
孟 崇,字季高,奉直大夫,巨州通判;
孟德璘,字仲甫,敷文阁大学士,定国公,居会稽;
孟德懋,字仲勉,忠顺保平侯,太尉,居诸暨;
孟德载,字仲博,昭佑明应侯,太尉,居诸暨。
公元1140年前后,孟德璘定居绍兴,繁衍生息,因孟后、忠厚之功,春注特异,父子兄弟威列显爵,后秦桧檀政,与郡王虽为姻戚,然心甚忮之,而德璘和父一样,绝不与之。闻桧杀岳飞,煅炼狱成,兇党皆进秩,璘叹曰:“呜呼,世事至此,三江绝,天理灭矣,豺狼塞道,鸾凤高翔,吾其己乎”。 乃致仕归,杜门谢客,至桧死,竟不往吊,所居赐弟在绍兴卧龙山之麓,规制宏大。临殁,命其子曰:吾祖父封王宜居此非若辈所宜处也。我死,其必舍之而徙于乡。嘉定四年(1211年)他的三个儿子:诚之、宜之、令之,遵父遗命,舍宅为蓬莱太清道院(今绍兴市内府山公园),并各徙居于乡。诚之居稷山,宜之居王江溼,元未文愷避乱迁至独树村。令之居孟家葑。他的十六代孙思宾迁嵊州澄潭。
德璘长子,诚之,字子纯,以荫授迪功郎,历官至广州,多仁政,州民爱之如父母,致仕家居二十年,立义学教乡子弟,性至孝。岁时拜谒父母墓上必涕泣徘徊,不忍离去。嘉定四年与弟令之徙居孟葑,舍地为太清道院。
德璘次子,宜之,字子仪,少警语,读书过目成诵,以《春秋》补弟子员,家势豪贵,厌去不求仕进,遂弃举子业。工古诗文,海内求知者户屡常满,既而叹之曰:“是非所以养吾心也”。因舍地而居樊江之南,自号月逐遯翁。杜门谢客,辟后圃灌花割草自娱。卒年八十五,时称高士。
德璘幼子,令之,字子善,幼聪明有文藻,淳熙甲午领乡荐,三试礼部不弟,乃献书阙下,以正心修身为本,召对称旨,特授翰林院检讨,累迁观文殿大学士,纂修国史,有良史才。致仕归,舍弟居乡。生二子,长道冲,幼道素。
令子长子,孟道冲,字澹然,性识聪明,仪状奇伟。登嘉定十年进士,授开化常熟令,累官大理迁刑部右侍郎。每献决辄自讼曰:“下民可欺,天地鬼神其可欺乎”。尽革宿弊刑严肃清,天下无冤狱。咸称有于公之风。致仕家居绝不言世事。家法以忠孝为先。卒年八十有二。
道冲侄、道素子:孟遂初,字天常,号复斋,以荫补永丰丞。政尚宽平,勤恤民隐,缓征国赋,上司督责严急将以加罪,叹曰:“人生贵失志耳”。遂弃官归,囊无余物,惟附身衣被而已。家业颇丰,阜邻有孤婺贫窘者必赒济之。时岁荒,郡县仓储匮乏,点积谷大户以振饥民,公独一都,就乡给散,民甚便之。太守王公特赠匾额以彰其义。事亲至孝,晨昏定省之礼,非有故时少废,饮食必亲尝其味之可否,凡父母所嗜者必以蓄以待需,治家有法,闺门整肃,卒年七十,附葬先垅之右,配宋氏,子二,曰立羽 ,曰竚。
绍兴的孟氏堂号:志遠堂
在绍兴城南鉴湖乡凤凰村唐家池,过去叫鸟坞,祖上的名讳和年代已不可考。据说是从孟家葑到这里王姓人家做上门女婿的。旧时的上门女婿在女家是低头三分,处处听从女家的指使。但该地民风不纯,祖上认为我们身为亚圣后裔,应是清正为人,忠孝为先。于是恢复孟姓。举家进城。并以“志存高远”之意取名“志遠堂”。训自子孙自谋其业,自食其力。
明末清初,著名的孟应璘,孟称舜也出生在该地。独树,孟葑孟氏是“敦素堂”(始迁,孟文愷字吉南,本住五墩泾。元末避乱迁徙独树村,今属东湖乡,文愷为德璘次子宜之之后)
小赭孟氏是“尚志堂”
绍兴是历史文化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孟皇后墓,宋大陵等都在绍兴境内(皋埠上蒋乡宝山,富盛镇御茶村)。目前,在绍孟氏约7000人口,绝大部分是孟德璘之后。德璘和诸暨孟氏祖德载是嫡亲兄弟,二人都是在南宋1140年前后封地定居,繁衍生息的,而他们的父亲信安郡王孟忠厚扈驾南渡,则是南支始祖。
绍兴诸暨二地孟氏重温渊源,百感交集,更是心心相应,处处相通,对继承弘扬先贤遗风,做强南孟文化,续修南支宗谱,深感任重道远,今因笔者学术水平有限,文学功力不佳,文中纰漏错误难免,为的是昐后来者上,我等敬请各界教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