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华裔学者:中国居民收入增速太低 基建资金应全分给百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10-20 12:23:03发表评论(3) 新浪微博 更多

 

 

     不出意外的话,即将公布的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会超过8%。假如仅看GDP增长,那么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优等生,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但假如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并非变小了,而是变大了。数年来,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中国经济应该尽早进行结构调整,从外需转向内需,从投资转向居民消费。金融危机发生后,外需持续不振,内需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我们对投资的依赖却日益加深。为此,国内外又不断有人呼吁要加强社保的建设,以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的反危机政策到底是及时有效,还是过分注重短期效益而将更大的难题留给了将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很可能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为此,本报最近就相关问题专访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请他来对当前的局势作出点评。

中国人不消费的主要原因并非社保不足

  《21世纪》:自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政府推行大力度的反危机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几乎走出了一个完整的V字形反弹,但居民消费依然非常疲软。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居民消费率太低的问题源自薄弱的社保,您对此怎么看?

  黄亚生: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几点来说,第一,我非常支持提高社保支出,而且我认为不管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如何,中国早就应该扩大社保支出了。但我不认为社保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提高的主要因素。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社保状况都不甚理想,美国有五千万人没有医保,日本的社保很多年也是问题百出,普通印度人能有什么社保?但这些国家都是以国内消费为主,印度和日本的居民消费占本国GDP的比例接近60%,美国则高达70%,中国这个比例现在已不足35%。从这点出发,我觉得社保应该不是中国居民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

  第二,建设社保可以刺激居民消费的观点中有一个假设,就是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很高,存在很多预防性储蓄。现实真是这样吗?我觉得不是。事实上,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不高,其占GDP的比例约为20%,这甚至还没有印度24%的比例高。假如你认为预防性储蓄意味着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处于一个非正常的高位,那从印度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这方面的数据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差不多,所以预防性储蓄的说法可能有问题。

  这里要补充一点,社保并非中国人不消费的主要原因,但更为完善的社保对提高居民消费率还是有利的,尤其是对提高农民工的消费率有利。刚才已经说了,中国的居民储蓄在总体上不存在预防性储蓄的问题,但农民工中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因为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却无法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没有社会保险,小孩上学存在困难,所以他们不得不进行一定的预防性储蓄,结果这导致他们的储蓄率非常高。农民工虽然收入低,但人数巨大,有2亿多,因此我认为加强这部分人的社保将会有利于解除他们的预防性储蓄,释放出更多的消费活力。

  回到中印两国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居民储蓄率比中国高,同时其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例远高于中国,这种现象怎么解释?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和GDP的增幅是同步的,而中国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换句话说,中国人不消费的主要原因并非社保不足,而是收入增速滞后于GDP增速。

  《21世纪》:您认为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GDP增速是造成居民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但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GDP增速的报道,似乎中国的消费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弱。

  黄亚生:中国的数据你一定要看它的具体内涵,比如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和我们通常所说居民消费并非一回事。具体来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消费,不仅仅是居民消费。按照这个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但包含居民购买的消费品,也包含机构(意即政府和企业)购买的消费品。为了搞清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我曾把过去30年内能收集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统计局对城乡居民的收支调查进行了对比。这里面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城乡居民的收支调查是包括服务业消费的,因此我需要剥离这些消费,使之能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对比。经过研究之后,我自己估算的结果是1980年代,机构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大概为10%,但1990年代后半期到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上升至超过30%。我估计今年机构消费的增幅在30%到50%之间,而居民消费不可能很旺盛,因为中国的CPI是负的。所以综合来看,目前机构消费的增速一定远快于居民消费的增速。

  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人根据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状况提出中国正在转向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我对此是不赞同的。中国现在的消费很大一部分来自机构,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和预期并未改变,而且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近年来还不断下降,那我们怎么能说中国正在转向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呢?

  《21世纪》:按照您的观点,中国居民消费太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有限。那反过来说,中国人其实是愿意消费的,无非是钱少没法消费。

  黄亚生:对。很多人都持有一个错误观点,就是中国人不消费。假如你去看历史数据,你会发现这种说法完全不成立。1980年代,中国曾出现过一次居民消费高潮,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居民消费进入了低潮。2003年以后,居民消费的状况又有所恢复,但远没有达到1980年代的那个水平。而按照我的估计,198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经通胀因素调整的平均增速为15%,1989-2002年期间下滑至3.8%,但在2003-2007年,这一增速又回升到9%。我相信城市居民经历了类似的消费历史,但具体指标会有所不同。

  从数据上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保持着极高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老百姓的消费完全是跟收入挂钩的。回到最初的话题,中国1980年代有什么社会保障吗?我觉得也没有。但大家当时的消费率很高,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收入的增长。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居民消费问题本质上既不是社保的问题,也不是GDP的问题,而是收入的问题。现在我们希望提高居民的消费率,通过增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那我们就应该着重推行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等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他们自然会去消费,根本不用再采取政策去刺激消费。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3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