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2012》拼命向中国摇橄榄枝
场景1:“诺亚方舟”交给中国制造
“当初交给中国是没错的,只有中国人能按时完成这些工程。”电影中白宫官员是这样称赞的。影评人曾念群说,从制造业角度看,充斥全球的“made in China”,加上中国人的确擅长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诺亚方舟”选择“made in China”合情合理。
场景2:撤离从中国开始
影片上映前导演艾默里奇就说,去年自己一直关注着汶川地震,正是因为被无数感人的救灾故事感动,最后艾默里奇将渡过难关的决定性地点选在了中国境内的四川卓明,导演艾默里奇希望借此表达他的致敬:是中国人的精神拯救了全人类。
场景3:珠穆朗玛峰和撞钟的老喇嘛
这位老喇嘛在海啸翻越珠穆朗玛峰时,泰然处之,并淡定地撞响了大钟。这与美国黄石公园那个迎接火山爆发的愤世的嬉皮士不同。导演很好地抓住了中美两国人的文化差异,清晰表达了中国人骨子里“和”的精神。
网友支持
“顶一个,虽然情节不能细致推敲,但起到的警示让人深思。”——天涯网友
“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拯救了世界,这片子很长中国人的脸,有什么不好?”——网易网友
“这部电影在美国票房已经很高了,我想这说明美国观众还是很接受其中的中国元素的。”——中新社驻纽约记者魏晞
辣评
中国元素,好莱坞的必然选择
《2012》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这跟美国人怎么看世界,看中国有关。当然,一个是从商业的需要,现在中国是好莱坞大片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如果拍一些得罪中国的电影,比如以前也有一些,十年前他们拍了好几部类似中国为假想敌的片子,在中国有市场吗?当然没有。这个市场要不要?以好莱坞商业的头脑,一定会想到这一点。
媒体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2》不断表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反映了美国电影工作者,已经掌握了在中国的生存之道,这部影片的票房一定大卖。
美国《纽约时报》:
《2012》中展示了中国人高超的纪律协调性和组织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是这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正面感召力量。
票房
全球突破2.25亿
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首周末称霸各地票房榜,上映三天就在全球狂揽2.25亿美元。它在中国的票房也轻松突破8000万人民币,预计将达3亿。影片三天票房已经超越2亿美元的总投资。
动态
《2013》将拍电视剧
《2012》大热之后,导演艾默里奇已经开始着手拍摄续集作品《2013》。《2013》是一部电视剧集,故事将展现《2012》灾难之后所发生的故事。《2013》不再以灾难场面取胜,而会更加偏重剧情。
辟谣
没有末日威胁
由于电影中表现了2012世界末日论来自于玛雅预言,为此,生活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的现代玛雅人专门发表声明。危地马拉祭司和精神领袖协会主席杰西·戈麦斯说,“玛雅文明中没有末日论。”美国宇航局NASA也急着出来辟谣。NASA坚称:“全世界有信誉的科学家都知道并不存在《2012》相关的这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