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电影
《2012》引发巨大争议 一边喊"禁"一边热映(图)
选自:重庆晚报 2009-11-18 10:41:3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不禁!《2012》拼命向中国摇橄榄枝

    场景1:“诺亚方舟”交给中国制造

    “当初交给中国是没错的,只有中国人能按时完成这些工程。”电影中白宫官员是这样称赞的。影评人曾念群说,从制造业角度看,充斥全球的“made in China”,加上中国人的确擅长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诺亚方舟”选择“made in China”合情合理。

    场景2:撤离从中国开始

    影片上映前导演艾默里奇就说,去年自己一直关注着汶川地震,正是因为被无数感人的救灾故事感动,最后艾默里奇将渡过难关的决定性地点选在了中国境内的四川卓明,导演艾默里奇希望借此表达他的致敬:是中国人的精神拯救了全人类。

    场景3:珠穆朗玛峰和撞钟的老喇嘛

    这位老喇嘛在海啸翻越珠穆朗玛峰时,泰然处之,并淡定地撞响了大钟。这与美国黄石公园那个迎接火山爆发的愤世的嬉皮士不同。导演很好地抓住了中美两国人的文化差异,清晰表达了中国人骨子里“和”的精神。

    网友支持

    “顶一个,虽然情节不能细致推敲,但起到的警示让人深思。”——天涯网友

    “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拯救了世界,这片子很长中国人的脸,有什么不好?”——网易网友

    “这部电影在美国票房已经很高了,我想这说明美国观众还是很接受其中的中国元素的。”——中新社驻纽约记者魏晞

    辣评

    中国元素,好莱坞的必然选择


    《2012》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这跟美国人怎么看世界,看中国有关。当然,一个是从商业的需要,现在中国是好莱坞大片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如果拍一些得罪中国的电影,比如以前也有一些,十年前他们拍了好几部类似中国为假想敌的片子,在中国有市场吗?当然没有。这个市场要不要?以好莱坞商业的头脑,一定会想到这一点。 

    媒体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2》不断表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反映了美国电影工作者,已经掌握了在中国的生存之道,这部影片的票房一定大卖。

    美国《纽约时报》:

    《2012》中展示了中国人高超的纪律协调性和组织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是这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正面感召力量。

    票房

    全球突破2.25亿


    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首周末称霸各地票房榜,上映三天就在全球狂揽2.25亿美元。它在中国的票房也轻松突破8000万人民币,预计将达3亿。影片三天票房已经超越2亿美元的总投资。

    动态

    《2013》将拍电视剧

    《2012》大热之后,导演艾默里奇已经开始着手拍摄续集作品《2013》。《2013》是一部电视剧集,故事将展现《2012》灾难之后所发生的故事。《2013》不再以灾难场面取胜,而会更加偏重剧情。

    辟谣

    没有末日威胁

    由于电影中表现了2012世界末日论来自于玛雅预言,为此,生活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的现代玛雅人专门发表声明。危地马拉祭司和精神领袖协会主席杰西·戈麦斯说,“玛雅文明中没有末日论。”美国宇航局NASA也急着出来辟谣。NASA坚称:“全世界有信誉的科学家都知道并不存在《2012》相关的这种威胁。”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