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深刻总结了历史上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奠定了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两个务必”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历史意义?
我们党在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考虑和致力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夺取政权,至于党执政以后怎样办,还停留在一般的理论概念上。最早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是在抗战中期,当时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共产党的老朋友黄炎培先生到延安访问考察,当他看到解放区的军民团结一心,共产党人朝气蓬勃,事业前途不可限量,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又担心共产党人是否会重蹈历史覆辙,跳不出极盛到极衰的周期率。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能够做到,就是民主,让人民起来监督我们的政府”。?
1949年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基本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新中国黎明的曙光已在东方闪烁。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了。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能否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能否执好政,对于全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考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一方面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另一方面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感悟,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告诫,旨在强化全党的忧患意识,自觉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旨在强化全党的使命意识,坚定勇于胜利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做好思想准备。倘若忘却历史的教训,缺乏对历史转折的自觉意识,缺乏奋斗不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的党员干部就适应不了历史使命的转变,就经受不住执政后“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在骄傲自满和贪图享乐中消解朝气和锐气,历史的伟大转折也就难以实现,甚至有丧失胜利成果的危险。因此,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毛泽东也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学李自成,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党内的一部分同志可能会骄傲起来,贪图享乐的思想可能滋长,不愿意再做艰苦的工作,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情绪,党的事业就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甚至会失败。二是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坚持发扬共产党员时代先进性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的要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把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同坚决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起来。在新时期,既要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尽心竭力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了远大目标,动摇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而努力奋斗,不积极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不自觉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所有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党章和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回顾和基本要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与过去战争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呢?关键要正确理解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内涵。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失殆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一些人认为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在艰苦条件下才需要。现在条件不艰苦了,艰苦奋斗也就不需要了。其实,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艰苦奋斗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应有内涵是:一是自强不息;二是不怕困难;三是勤奋工作;四是节俭朴实。可以说“两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从实质上讲,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就是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未雨绸缪,四次向全党提出了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警言。?
第一次是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哪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1页。?
第二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1944年,该年三月,郭沫若著《甲申三百年祭》,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三百周年。郭沫若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李自成起义军的崛起、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着重总结了这支队伍由胜利到失败的历史教训:一是骄傲自满,由于“在过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农民领袖们进城后飘然而陶醉了;二是不能保持革命队伍起初的朴素作风而生活腐化。毛泽东对郭沫若的文章非常重视,建议印发给高级干部学习,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后骄傲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8页。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致函郭沫若,再次讲到这个问题:“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1页。?
第三次是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对党执政后可能要出现的腐败现象既高度警惕,又嫉恶如仇,他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企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所征服,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因此,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3-1439页。?
第四次是在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形象的称之为进京赶考。他向世人宣告:“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决不当李自成,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党史文汇》1999年第7期第12页。
?
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所具有的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洞幽烛微的卓识能力,及时向全党敲响了警钟,并三令五申地教育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继续保持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一思想是当前净化社会风气,惩治腐败的灵丹妙药,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事事以身作则,他们身体力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凭这种革命精神,我们胜利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凭这种革命精神,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凭这种革命精神,我们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由此,“艰苦奋斗是党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已成为至理名言和历史佳话。?
可以这样讲,现在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是进京赶考和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继续。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江泽民同志把新时期创业精神概括为六十四个字,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顾全大局、同心同德、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六十四个字中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核心内容。?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轻车简从,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指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80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艰苦奋斗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应当特别指出,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也不否认,在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有些群众、党员和党的干部淡化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丢得无影无踪,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尤其是当前有几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第一,近几年来艰苦奋斗的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淡薄了。有人把它斥之为旧的传统观念,并与其精神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现在已经进入新世纪了,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再讲艰苦奋斗已经时过境迁了。由此极力提倡高消费……当然,我们不赞成人为地抑制人们的消费。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非要搞“四人帮”的那套“穷社会主义”,不能认为越穷越革命,更不能认为生活越苦越好。因为那样做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又会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失去充沛的动力。我们还认为,如果把艰苦奋斗的精神简单地理解为维持某一固定不变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正确的。现在当然没有必要号召人民去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在一般的家庭中,也不会再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方式来解决衣着的事情了。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标准,封建皇帝从没有坐过吉普车也没看过电视,但不能说他的生活不奢侈。今天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买了冰箱、彩电等,你也不能说他是浪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可能超越时代来提倡高消费。目前社会上刮起的“消费风”愈演愈烈。什么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无度,仅电脑、轿车、空调等几大件,就花十几万元巨款。这种压力在我国大多数人当中是承受不了的,这种力不能及的负担势必潜伏着祸根。俗话说:“成家犹如肩挑土,败家犹如浪冲沙” 。这话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有的结婚因超经济“负荷”,导致柴米夫妻而分道扬镳。还有的为了攀比,逼迫父母掏空腰包,求亲告友,借债累累,为偿还欠债铤而走险,未进洞房,先进牢房,这样的事例发人深省。?
第二,有些企业干部把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要焕然一新。因而在工作中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讲大干快上,不讲核算和效益,滥上项目,乱铺摊子,一建十几年,可惜的是有些项目建成之日,就是报废之时。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对失误者不仅没给处分,而且还提升或者调走。结果失误者越来越多,失误的程度也越来越惊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功亏一篑。?
俗话说:“骄生恶,贪生邪,富贵生淫心,居功求安逸。”无论是骄傲自满还是贪图享乐,都是肌体毒瘤的催化剂。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党员干部最终会失去民心而走向人民的反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树必内朽而后风折之”、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讲,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似乎是生活作风的小事,但它可以消耗掉你的精神斗志,亵渎你的理想信念,冲垮你的灵魂防线,最终把你拖入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仅在过去有价值,而且在今天还应该升值。我们有必要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价值加以重新认识,使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