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两岸云水相望:《富春山居图》600余年离散录
来源:北京日报 董少东 2010-03-23 09:25:3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画中兰亭

  在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展厅,一幅长卷平铺舒展在大型展柜中。LED灯散发的冷光下,画卷上已经泛黄的画纸更显年代悠远。

  这幅长卷宽30余厘米,长足有6米,但前后多是题跋,真正的画作,只是画心处横51.4厘米、纵31.8厘米的一幅古画。长卷引首处四个大字“富春一角”,道出了这幅古画的显赫身世——它就是温家宝总理提到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不过不是全部,只是“一角”,不足全作十分之一。这尺许画卷中,淡雅笔墨勾勒出一山一水一丘一壑,自成气象,别有意境。

  因为在“两会”上被温家宝总理提到,这幅承载了太多悲欢离合的国宝画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是幸运的,正在浙博武林馆区展出的《山水之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是《富春山居图》入藏浙博50余年来第4次公开展示,而且时间长达3个月。此前,《富春山居图》公开展出最长的一次为10天,最短的一次,仅仅1天而已。

  被浙江博物馆视作“镇馆之宝”首位的《富春山居图》,历来是重点保护对象。对纸张脆弱的古画来说,温度、湿度的变化和灯光直射,乃至每一次展卷,都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因此,《富春山居图》长久以来被深锁库房,妥善保存,很少有人能够一睹其真容。

  “以前浙博展出条件欠缺,这幅画很少拿出来展出,直到去年12月底,武林馆区建好后展出条件才改善。书画展厅的第一个展览就是《山水之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浙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说。

  在浙博武林馆区,安放《富春山居图》的展柜是从德国进口的,24小时恒温恒湿,连展厅的灯光都选用了光线柔和的冷光源LED灯。这样的展出条件在国内的博物馆中也不多见。于是,《富春山居图》才得以“破天荒”地公开展示3个月。全国“两会”之后,参观者骤增,浙博又临时决定,将展期从3月20日延长到5月20日。

  以画作的咫尺片段就堪当稀世珍宝,《富春山居图》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浙博的展板上这样介绍,《富春山居图》纸本水墨,高一尺余,长二丈四尺,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之景。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这幅画有‘画中兰亭’之称。”陈浩告诉记者,“它对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就像王羲之《兰亭序》对中国书法的意义一样。”

  只是,画中兰亭的真迹已一分为二,天各一方。浙博所存,乃画卷前半卷,世人称之为《剩山图》。后半卷《富春山居图》又称《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稀世珍宝数以百万计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同样是“十大镇院之宝”之一。

  黄公望(1269年-1354年)本名陆坚。幼年被永嘉(今浙江温州)一位叫黄乐的老翁收为义子。黄乐很喜爱陆坚,初见他时曾言:“黄公望子久已。”所以,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曾在元大都做过书吏,因上司贪污,他受连累被抓进大牢。出狱后,黄公望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

  年过五旬的黄公望隐居富春江畔,师法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一派,潜心学习山水画,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之首,开启了元明清文人山水画的路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一次从松江归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应无用禅师之求,黄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但他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留在山中,只得“逐旋填札”。经过三四年之后才题款,但最后何时完成,不得而知。清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是经营七年而成,黄公望自动笔至去世恰恰是七年,堪称呕心沥血之作。

  《富春山居图》完成后不久,黄公望就离开了人世。据黄公望在该画上的题款称,他把此图送给了好友——无用禅师。我们因此可知,《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位藏主,即是无用禅师,从此这幅画作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大烬余残本

  浙江博物馆所藏《剩山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吴湖帆手中所购。今人所见装裱《剩山图》的《富春一角》长卷,即为吴湖帆整理制作。

  《富春一角》长卷的画心《剩山图》,不过长宽几十厘米,但吴湖帆收藏时,在画卷上添加引首(手卷术语,中国书画手卷装裱上所留空白纸方地位,可以在上面题写。因在开卷时首先看到,故以此得名——记者注)、抄录前人题跋、画黄公望像、自述流传经过及题诗等等,整幅画卷已长达数米,堪称《剩山图》的全景介绍。

  在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楷书题写的引首中,我们可以窥见这幅画作的离奇身世:“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真迹大烬余残本。”引首后另有加注:“此为荆溪吴氏云起楼所藏之本也,前幅尚有数尺已罹劫灰,其后幅久归清内府。”

  注中所说“荆溪吴氏”,指的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吴洪裕。“云起楼”乃吴家藏书楼。藏品之中,《富春山居图》是吴洪裕至爱,为此,他还专门盖了一栋“富春轩”作珍赏之所。

  根据画上题跋所记载,《富春山居图》最初是画家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此画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不久又转手为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藏。吴之矩死后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对《富春山居图》的喜爱到了偏执狂热的程度,可就是他的这份畸形的爱,险些让《富春山居图》沦为陪葬品。这也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富春山居图》险遭“火殉”的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