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两岸云水相望:《富春山居图》600余年离散录
来源:北京日报 董少东 2010-03-23 09:25:3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再看《子明卷》,因为深受乾隆喜爱,每观赏一次就题诗一首,先后题了48年、50多处,把画卷上的留白处统统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黑字。就是这样还意犹未尽,最后实在没有地方题字了,乾隆在前隔水题了一句“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

  《富春山居图》真迹,却以赝品之名得以保全“清白身”,可谓离奇大幸。

  乾隆逝后,翰林院编修胡敬等校阅石渠旧藏,《无用师卷》编入《石渠宝笈》三编,但仍无人为其正名。

  就这样,这幅真迹不受打扰地在清宫里静静地躺了近二百年。直到1933年,北京故宫重要文物南迁,万余箱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暂存至1936年。《无用师卷》、《子明卷》都在其中。

  1935年,故宫藏品赴伦敦参加国际展览,吴湖帆任审查委员并负责整理展品,有机会初见《无用师卷》真容。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用师卷》、《子明卷》的真假是吴湖帆鉴别出来的。而记者查阅的《吴湖帆日记》、《吴湖帆年谱》、《吴湖帆传》等都没有谈及此事,相信这只是一个讹传。

  最先看出两画真伪的,实际上是吴湖帆的弟子徐邦达。徐邦达现在是故宫研究室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有“国眼”之称。

  1933年,故宫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明显的火烧和修补痕迹、《子明卷》不合规制的题款位置,引起了他的注意。经仔细考证,徐邦达推翻了清宫对两幅《富春山居图》真伪判断。《无用师卷》终于“验明正身”。

  至吴湖帆得到《剩山图》时,《无用师卷》已是举世公认的真迹。《富春山居图》首尾两段得以互为印证。设若世间仍以《子明卷》为真,则《剩山图》真迹只能是吴湖帆眼力所判,与《子明卷》对照之下,恐怕真的会“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用师卷》与《剩山图》虽分隔数百年,却气息相通,正名、现世相隔不过几年。冥冥中,《富春山居图》自有神韵相继,画虽断,而魂未分。

  此后的十余年中,《无用师卷》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辗转运抵南京、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

  从此,将它与《剩山图》分隔开来的,就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入藏浙博

  《剩山图》居于上海吴湖帆“梅景书屋”中十余年,直至1956年。这一年,吴湖帆将他装裱珍藏的《富春一角》长卷出售给了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

  吴湖帆何以舍得转让这幅“梅景书屋所藏第一名迹”?据说,当时在浙江省文管会供职的沙孟海获知《剩山图》藏于“梅景书屋”,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湖帆看到新中国政府相当重视书画文物,爱护不遗余力,深受感佩,终于同意割爱。

  由于当时经手《剩山图》转让的几位当事人皆已作古,这一段文博界传奇的诸多细节已经无法重现。浙江博物馆副馆长汪济英当时也是文管会成员,他的回忆或可弥补一些片段。

  汪济英告诉记者,文管会之所以能够成功收购《剩山图》,与其人员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3年冬天,转业干部汪济英被分到文管会。作为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军人,初到这个终日与古物打交道的沉闷机构,汪济英多少有些不适应。但很快,他就被文管会聚集的众多饱学之士所倾倒,至今提起来,汪济英仍对当时一众学者、专家身上所特有的高士风范心神向往。

  文管会主任邵裴子,是中国最早一代留美学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任浙江大学第二任校长,在江浙文化界声望极高。他把一大批文化名人召集到文管会之中。

  文管会成立后不久,因邵裴子身体不好,就由副主任郦承铨主持工作。郦承铨是名动江南的书画大家、鉴定家,二十岁出头时就已成名。1949年春天,郦承铨正在台湾大学讲学。听说解放军要渡江了,立刻辞掉教职,冒着纷飞战火赶回来,迎接新中国。正是他在任时慧眼识宝,力排众议,拍板决定收购了《剩山图》。

  沙孟海先生更是传奇。他是当世中国书法巨擘,曾任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其二弟沙文求是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市委秘书长,广州起义时牺牲;三弟沙文汉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四弟沙文威是中共地下党员,以国民党专员的身份在国民党营垒中隐匿了十八年,利用沙孟海的掩护为革命做了许多贡献。

  沙孟海与吴湖帆交情较深,收购《剩山图》就由他具体操办。而为了说动吴湖帆,沙孟海还请来了钱镜塘、谢稚柳等书画、鉴定名家从中周旋。还有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朱家济,著名学者、蒋介石“文胆”陈布雷的胞弟陈训慈……

  汪济英说,这样一批深明大义的学者名流,都与吴湖帆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往,在书画艺术、收藏鉴定上又与吴湖帆心有戚戚,这才能让他觉得,《剩山图》转让给国家保存是真正得其所哉。

  没想到的是,吴湖帆虽肯售,文管会要买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首先就是价格。吴湖帆要价5000元。这在上世纪50年代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就《剩山图》来说,吴湖帆要价不高,甚至可以说低价转让。”汪济英说,“虽然只是《富春山居图》一角残卷,但它仍称得上价值连城。”

  但对浙江文管会来说,这个价格就太高了。浙江省文管会的职责是调查与保护全省的文物古迹和古籍,但不属收藏单位,因此没有固定的购藏经费。一下子拿出5000元,文管会全年经费被占去大半,势必影响其他工作。

  另外就是对《剩山图》真伪尚有争议,虽然主要专家都认定吴湖帆所藏为真,但仍有不少人怀疑。个人收藏家花大价钱买了赝品是“打眼”,只能自认倒霉,可要是花公款买到的却是赝品,这个责任由谁来负?

  汪济英还曾听说过一个传闻,当时吴湖帆转让《剩山图》有一个条件,搭售一幅元代王蒙《松窗读易图》。对这幅画的争议更大,几乎是众口一致认定赝品。买这幅,几乎就会被看作“知假买假”。这给文管会又出了个难题。不过,这幅画此后没有了下文。汪济英说:“也许搭售一说本就是个传闻,也许最后是文管会做通了吴湖帆的工作,总之文管会还是用5000元买到了《剩山图》。”

  最终拍板做出购买《剩山图》决定的,是文管会副主任郦承铨。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力排众议,当然,郦承铨也承担着极大压力。汪济英说,他曾在郦承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记录:“余力主购黄公望《富春图》残卷,谤议朋兴……”

  虽然当时有非议,但《剩山图》终于入藏浙江博物馆,如今已成“镇馆之宝”。几十年后,《富春山居图》的这幅残卷公开大展,今人大众亦可近观赏鉴,传世名画也由此幸得其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