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冒险的借贷行为
2007-2008年的信贷危机暴露了许多美国和欧洲银行恶劣的贷款决定。在音乐还在响的时候,这些银行降低了贷款的标准。许多贷款用现金流无法偿还,为了让贷款不坏掉,他们需要进一步的资产价格升值。当市场回落,这些金融把戏现出原形。中国最近的许多贷款似乎就属于这一类型。
例如,贷款流入基础设施项目,如新的铁路,收费公路和桥梁。这些项目由地方政府主办。然而,地方政府被禁止为贷款担保。相反,他们建立了融台平台,资本金由地方政府出,剩下的钱是由银行提供。据估计,去年一半的银行贷款,流到了这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里。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中,许多只有少量的现金流,甚至没有现金流。
这些贷款将来怎么还?如果经济持续以过去的速度成长,可以假定这些新机场和收费公路将来都能产生收益。或者,地方政府可以靠未来的卖地收入来还款。麻烦的是,卖地收入占了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半。因此,如果房地产市场回落,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履行这些隐含的义务,顺利归还基础设施贷款。
华尔街分析师称,因为中国没有把次级贷款证券化,所以中国的贷款系统是正常的。但中国的银行业有自己的独特的可疑做法。根据惠誉国际评级的测算,很多银行把贷款重新打包,出售给散户投资者、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
惠誉写道,“卖出贷款的银行承诺在未来某个时候回购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可能不会出现在卖方或买方的财务报表中。”通过把贷款放在账外,银行得以让贷款增长率符合政府设定的限制之内。
中国银行[4.29 -0.46%]业似乎特别不愿意报告问题贷款,因此没有人可以测出其信贷体系的健康程度。安永(Ernst &Young)会计师事务所2006年发表了一份报告,估计中国的不良贷款高达9000亿美元,这份报告随后被撤回。甚至在2008年股市崩盘和出口休克时,官方报告的不良贷款依然下降。惠誉指出,中国银行业习惯于不断地将问题贷款转期。银行员工也隐瞒不良贷款的动机。一个信贷员如果报告了他放出了问题贷款,他的工资会被 扣至低于农民工的工资。似乎很少人关心隐瞒不良贷款的做法,因为一般人认为,只要经济继续迅速增长,不良债权未来会转好。
10.泡沫
信贷激增重燃了中国投资者的动物精神。去年上半年,上海股市强劲复苏。去年7月下旬的某一天,上海A股的成交量超过了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量之和。去年第三季,以市值论,中国IPO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全球最大的10个IPO,中国占有七个。新股往往高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暴涨。去年10月,深圳创业板市场推出。开市首日,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涨幅在76%至210%之间,市盈率平均达150倍。
高换手率、新股大量发行、新股一上市即劲涨、成立新交易所,这些都投机狂热的经典迹象。去年夏天,市场见顶时,上证指数的PE倍数为38倍。中国股票的高估值基于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憧憬。不过,股市只是一个插曲,真正的大戏发生在中国狂热的房地产市场。
本文讨论的许多红色警报信号在中国狂热的房地产市场随处可见:有一个夺目的增长故事(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和未来的经济高增长率);建设热潮帮助中国实现GDP增长目标;低成本信贷流入房地产领域;腐败到处都是;道德风险普遍存在,相信政府不会让楼市崩溃;资产价格高估,投机盛行,凯恩斯讲的“动物精神”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