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二:内外风险应对
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政策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评价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现阶段应特别关注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内外部经济风险?
方方(摩根大通):事实是最好的答案。今天看来,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做法可圈可点。
全球金融危机始于美国,从2007年3、4月开始,次贷危机的苗头已经很盛,但在那时,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非常高涨的阶段,一直在强调要降温,要宏调,这是2007年。到2008年5、6月份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全球都是风声鹤唳,中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样一种情况,到了2008年10月份开始强力推出宏观经济刺激政策。
从这个决策过程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一个隔热层,美国已经是温度很低了,中国仍然在解决发烧的问题。关键的一点是,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应该说世界所有国家中最高的。2008年10月份做了决定,11月份政策就出台了,资金就已经开始下来了,政策就已经到位了,这就确保了在2009年在全球经济极其动荡的状态下,中国经济仍然能够比较稳定地发展。
目前,从全球看,欧洲有债务危机,美联储也表示美国经济不稳定因素非常多。这时候大家就有一种想法,希望中国能够维持经济刺激和宽松的政策,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增长动力中重要的一部分。
但我个人觉得,中国政府现在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海外经济体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国内通胀苗头不断出现。所以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强调关注通胀形势。我感觉对中国经济来说,通胀威胁大过通缩,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清醒的看法,要对内对外同时进行判断,走自己既定的路线。
刘二飞(美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危机期间显示出了较强的宏观和区域性经济调控能力,很多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尤其是中国政府在集中和分配全国性财力、协调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和优势。同时,巨大的投资需求也有赖政府发挥规划、引导、协调的作用。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西方反思:西方国家政府有时候决策效率偏低,而在危机面前,不决策就是最大的失误。
不过,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依然面临不少内外部经济风险。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脆弱,外围形势严峻,使中国出口存在反复的可能性;二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房地产泡沫风险的管理十分复杂和困难;三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潜在和难以准确预估的风险;四是中国经济增长要达到多元化的目标,如何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与公平,时常令调控当局陷入两难局面;五是面对通胀预期、房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如何处理好凸显的社会矛盾,是政府面临的另一大任务和难题。
汪涛(瑞银):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有目共睹,成绩得到普遍认可。进入后危机时代,决策层对形势的判断也比较准确,比如在2009年底就开始考虑信贷收缩的问题。
但政府应该克服成功产生的麻痹心理,关注全球和本国经济产生的结构性变化,适时作出政策调整。不应过度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不要试图通过宏观调控使每个季度的经济都很平滑,这样可能会阻碍经济发挥“自我调节”的功能。
中国决策层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等思路是明智之举,及早关注这些长期深层次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免于陷入僵化,避免落入所谓的“拉美陷阱”——拉美不少国家在人均GDP进入5000~6000美元阶段后,出现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问题突出等现象。
乔红(高盛):高盛分析团队的普遍观点是:中国政府应对危机、调控经济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比任何国家看到得都要早,执行得都要快,力度都要大,是全球的典范”。中国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相当部分投向基建等领域是非常明智的路径选择,因为投资基建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明显。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从短期看,在于需求存在下行风险。内需今年三季度四季度能否持续增长需要观察。高盛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压力始终很大,房地产明显供过于求、政策刺激转为政策拖累以及补充库存的因素逐渐衰减等因素,美国后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也不容乐观,甚至存在通缩风险,这对它的进口需求构成持续压力。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在于政策变动的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美国经济处在长期的去杠杆化过程中,欧洲方面财政压力较明显,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提供缓冲,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内部,“十二五”期间如何解决人口红利因素下降、高储蓄、寻找新的增长亮点等,都是重大问题。不过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仍有很大空间,比如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比为超过30%,而发达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平均在15%,中国生产效率的提高仍有很大空间。中国正在筹划中的户籍制度、土地使用权交易制度改革以及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的各项制度设计都是有益探索。
常健(巴克莱):中国政府在此次全球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及时、务实,是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全面一揽子的,总体是有效的。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现在是,未来也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在西方社会赢得了声誉。
当然,有些政策在执行的时候有难度,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协调,市场化手段不足,以行政化手段执行起来,会有一些困难。
短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还是外部风险。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赖性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2009年为25%,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欧美经济复苏反复,外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另外,房地产市场调整效果有可能从明年开始显现,价格有可能下降,新开工和在建数量将下降,会影响投资。中长期来看,人口结构调整将从沿海到内陆不断蔓延,会从根本上影响经济发展。